今天,围绕着为各行各业“铸器”的OEM制造商群体,一场转型突围之战已经拉开帷幕。这场突围之战,决定的正是中国OEM制造商的未来走向和全球市场地位。工信部苗圩部长也曾指出,我国虽然现状已成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问题仍存在,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从目前来看,长期困扰国内OEM行业的痛点重重,使得行业一时间难以整体扭转“大而不强”的现状,亦难以适应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趋势的要求。
艾瑞咨询《2019-2025年中国OEM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中指出,当前在我国OEM行业的产品结构比例中,低端机械产品的比例仍然偏高,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尽管竞争异常激烈,但缺乏差异化的优势和提升附加值的空间,只能陷入价格战的惨烈红海。而且,OEM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围绕机器的很多环节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完成。这不但推高了用户的人力成本,也往往意味着偏高的出错率,难以为客户实现高效可靠的生产。
此外,OEM企业及其客户还面临高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大等一系列综合挑战。正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低,使得在售后维护和服务支持、能耗及原材料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缺乏数据参考和优化的手段,难以实现综合效率的提升,一系列基于数字化的增值服务更是无从谈起。
以上困扰OEM企业及其用户的种种顽疾,是OEM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攀登升级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挑战。那么,OEM突围转型的这条出路,究竟在何方?在这方面,一些OEM行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利用“从设备到服务”的行业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传统的模式下,企业将机械设备销售给客户后,这笔交易就到此为止。在这种模式下,一旦目标行业呈现下行趋势,企业势必遭遇行业“天花板”,订单和利润难以为继。而在创新的“从设备到服务”的模式下,向客户交付机械设备并非“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出售给客户的设备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将成为企业向客户长期提供增值服务的最佳载体,而长期、优质的运营和服务则成为了企业源源不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源头活水”。
当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命题大考”,能否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机器,则成为了决定OEM厂商能否突围转型和赢得未来的关键题眼。
声音 VOICE
化解落后产能 激发企业活力
近两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同比下滑,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传统企业受到波及和影响,产能被大量闲置。据了解,2019年我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66.55%降低到53.74%,尾部企业产能空置情况十分严重。新造车势力苦于没有生产资质或者无法支撑收购车企付出的成本代价,代工生产作为新型的生产模式能有效地释放传统车企产能,同时也给新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解决了它们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大发展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