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电量传感器先导者,48年电量测量解决方案专家——莱姆电子亮相于第十一届配电技术应用论坛D03展台。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联合业内媒体于山东青岛举办,分别围绕“新基建助推综合能源发展”、“配电关键技术”、“一二次融合与配电终端”三大主题论坛展开,现场汇集来自国家电网、国网能源研究所、南方电网、各省电网科研所及电网企业等众多的专业人士,就多个与配电研究和应用等相关的各类细分主题进行了探讨,带动和促进整体配电行业的发展。
莱姆电子亮相第十一届配电技术应用论坛D03展台
对莱姆电子而言,参加此次论坛,通过和专家们的交流,不仅能够获取行业前沿信息,感受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莱姆电子新产品的技术研发,进一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展会期间,莱姆电子向现场观众展示了ART系列罗氏线圈、ARU系列罗氏线圈、ATO系列开口互感器、以及与罗氏线圈配套的AI PMUL多功能型积分器、可定制导轨式积分器、芯片式积分器等一系列应用于配电领域的产品,面对前来展台问询和交流的观众,莱姆电子技术人员给出了专业和详细的解答。
莱姆电子罗氏线圈系列产品
在“配电关键技术”主题论坛环节中,莱姆电子智能电网产品经理谷米带来了以《配网自动化电流测量新趋势-罗氏线圈》为主题的演讲,结合未来配电发展趋势,考虑小型化、数字化、标准化、绿色节能、安全性等关键需求要素,全面而系统地为在座行业人士展示分享了莱姆电子罗氏线圈的优异性能,包括其无铁芯、开口型、小信号、高精度的显著优势,及其在电表、配电变压器检测、电缆环流检测、有源滤波器APF、测试设备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案例。
莱姆电子智能电网产品经理谷米进行主题演讲
论坛期间,莱姆电子中国区总经理张宗慧接受了行业记者的相关采访,在谈及莱姆电子及产品技术优势方面,张宗慧表示:“莱姆电子专注电量测量领域,作为该领域的先导者,莱姆电子始终追求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不断挖掘客户对产品方面的需求,了解客户在技术研发中的痛点,通过莱姆电子对自身产品的创新,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莱姆电子也在平衡产品技术性能与成本关系的过程中,根据当前行业中的技术需求,持之以恒地进行对应研发和投入,有方向地把握重点要素。”
莱姆电子中国区总经理张宗慧(左)接受行业记者(右)的相关采访
莱姆电子与包括智能电网在内的许多客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和新客户的加入,在市场营销策略上,张宗慧坦言:“莱姆电子最重要的策略一直是口口相传,在与客户的多年合作中,莱姆电子任何时候都会给予客户优质的服务,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加上客户之间的交流和对莱姆电子的高度评价,都给莱姆电子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另外,莱姆电子也在国内寻找好的推广平台,借由这些平台发布产品信息,与同行进一步深入交流,继而寻找新的合作契机。”
2020年整体行业市场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挑战,但是张宗慧认为,莱姆电子的服务方向和目标没有改变。从莱姆电子和客户保持多年合作的基础来看,彼此间的信任非常重要,这种信任体现在合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莱姆电子会在交付期前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供应,在客户遇到问题时,与客户进行坦诚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帮助客户及时解决问题。对于行业领先客户的更高要求,莱姆电子一直致力于在技术研发中有所突破,从而对客户进行更有力的支撑。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莱姆电子在公司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以快速的产品供应和用心服务,竭力配合保证合作企业生产运行的连续性,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用户的感谢与称赞。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伙伴,莱姆电子始终将自身定位为全球电量测量的先导者,并依次部署研发策略,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据张宗慧介绍:“莱姆电子每年会用10%的营业额对研发进行投入,这一比例高于大多的同行,希望通过对研发的投入,保证莱姆电子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并能够在产品上有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如此,莱姆电子在芯片的自主开发上也给予较大的关注和投入,致力于让莱姆的产品更小、更紧凑、能耗低而性能强,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而在智能电网领域,莱姆电子目前正处于拓展阶段,就罗氏线圈来看,许多客户认为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制造工艺上,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其需求。但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能够灵活快速响应客户的不同需求也相当重要,对此,莱姆电子将自主开发和与客户协作开发相结合,打造出不同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配套不同型号的积分器,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归根到底,一方面莱姆电子通过对自身的不断突破,引领电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莱姆电子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并落实到具体的研发中。”
谈及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张宗慧坚定地认为:“莱姆电子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电网的市场状况来做出合适的战略调整,但比较肯定的是,莱姆电子自始至终都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节能高效和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根据行业的技术、材料、系统等发展水平去匹配,我们会综合考虑产品在科研技术、产业应用等各方面的适用性,促进整体供应链不断提升。”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