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商务部在今年1月23日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根据美方贸易救济程序,商务部将于今年12月做出反倾销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明年1月做出终裁。如果二者均做出肯定性裁决,认定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海关将正式开征反倾销税。
然而就在7月,WTO发布了两份中国诉美国的贸易争端裁决报告。其中一份裁决指出,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了不当关税。
但这仍旧阻挡不了美国光伏“双反”大棒的挥举。
7月2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大陆和台湾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在工控小编看来,美方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的做法,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势必使中美光伏贸易纠纷再度升级。
台湾电池厂商陷绝境
在第一次的“双反”中,中国大陆企业所生产的电池及组件是“双反”范围,部分厂商一方面在减少对美的出货量,一方面通过采购台湾当地的电池来规避政策,因而台湾的光伏产品出口美国的数量也就顺势增加了。
而在这次的“双反”调查中,情况又有所不同。这次“双反”强调的是,如果硅片来自于中国大陆,而组件和电池在国外并出口至美国的话,不在“双反”范围内;而如果使用中国大陆的硅片、台湾的电池再返回到中国做成组件,出口美国就会被征税,简单说等于是把台湾电池厂商逼到了非常困难的处境中,最受影响的就是台湾公司。
受此双反影响,大量台湾地区的光伏企业也可能去其他市场谋求发展,进一步加剧其他新兴市场的竞争。不过目前‘双反’还是初步裁定,各公司也会看终裁结果再伺机而动。
我国多家A股公司“中枪”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声明显示,中国大陆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33%至165.04%,中国台湾地区晶体硅光伏产品的
倾销幅度为27.59%至44.18%。基于这一初裁结果,美国商务部将通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部门向相关产品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保证金。
多家A股上市公司榜上有名,不幸“中枪”。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002056.SZ)、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18.SZ )、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401.SH)、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118.SZ)和比亚迪(002594.SZ)旗下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今后向美国出口晶体硅光伏产品时将会被收取现金保证金,保证金费率高达20.38%。
美国光伏产业也受影响
美对华光伏双反,不仅让中国光伏产业受影响,美国当地也受牵连。
美国智库学者与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此前警告称,许多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依赖于全球光伏供应链,美国征收“双反”关税的做法也会损害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利益。
此前代表约90家美国太阳能企业的平价太阳能联盟也发表声明,对美商务部的裁定表示失望,称这对整个美国太阳能产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挫折,因为它将推升美国太阳能产品价格,并减少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
美国商务部现在的调查,是上一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延续,主要目的是通过遏制中国在新能源市场上的作用来打压中国,这种不公正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美都没有好处。
工控中国观点:美国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将影响我国20亿至30亿美元的出口金额,这对于刚复苏的中国光伏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还将影响到中国几十万光伏制造从业者的生活。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