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车间是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而采用机器人生产则是这种自动化的集中体现。广东拓斯达科技董事长吴丰礼表示,拓斯达提出“无人化工厂”、“无灯化车间”等概念,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化企业,目前在苏州某汽车电子产品装配车间,包括上料、压装、嵌入在内,总共要经历13道工序,应用拓斯达机械手之后,其中11道工序实现自动化,无须人操作。这条高档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生产线去年投入运行,总投资约4000多万元。工人数量从此前的每班7人降到每班2人。
拓斯达通过帮助企业技改项目实现机器换人之后,不仅用工量大为减少,而且生产效率有极大的提高,产品质量更趋稳定。据悉,今后公司还将斥资数亿元,再引进8条生产线,逐步向智能化车间推进,引进更多的机器人替代人力。
在制造车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现场,形成鲜明对比。车间一侧,6台巨型生产机床包围3台长约6米的大型机器人,1个工人在一旁看管;而在同车间另一侧,加工、装配,3个工人忙碌着穿梭在设备之间,每个人操作两台机床。“同样一个班,同样生产350套钳体,一个只需1人,一个要3个人,反差很大。”拓斯达苏州分公司负责人吴丰义说,这相当于1个人干了3个人的活,劳动力成本节省了。
准确地说,机器换人改变的是制造业生产方式,即从以人工为主过渡到以机器为主,但随之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生产车间直接的变化是工人少了,近年屡现的用工荒得到缓解,企业运行成本下降;生产线上多数工位一旦采用机器,就减少人工生产失误,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产品从低档逐步转向高档型。
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的快速提高促使企业不得不考虑用更多的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拓斯达正在跑步进入苏州乃至江苏“机器人新时代”。
10月19日下午,江苏省并联运动装备与机器人技术研讨会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数据表明,目前苏锡常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达3000家以上,人才缺口超过2000人。苏南地区急需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现场编程、售后服务和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苏工院应对这种需求,率先开设工业机器人新专业,2014年,新专业招收学生45人。学院一期投入近六百万,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了在汽车、机床、电子、轻工等行业应用广泛的多台套六轴串联工业机器人,建设有弧焊、打磨系统、智能输送系统,双机器人装配系统、视觉检测系统、快速分拣、搬运系统。可满足学校和企业员工在工业机器人操作、调试、维护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