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Festo 大中华区总经理Thomas Pehrson先生
制造业正在迎来围绕“成本、效率、品质、柔性”的全新变革,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大数据与物联网正重新定义工业自动化的内涵。作为自动化的核心,驱动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动作的基础,“机、电、液、气”与IT技术的快速融合,使供应商面临跨学科的严峻挑战,而Festo无疑是这种融合的成功典范。
在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线上,也许在装备单元内,也许在电气柜中,或是驱动器旁,常常可以看到设备上Festo清晰明快的蓝色标识。这家成立于1925年的德国家族企业已经为全球超过30万的客户提供领先自动化与技术解决方案。日前,Festo北京办公室正式迁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置身于明亮整洁的办公室中,本刊记者对即将到任满一年的Festo大中华区总经理陶澎(Thomas Pehrson)先生进行了专访。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
陶澎先生指出,互联和智能重新定义的自动化,正给予制造业全新价值。中国当前新常态下市场的增长趋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于机械设备制造商和众多制造型企业而言,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新技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成本的降低总有极限,虽然市场依然需要低价格的基础性设备,但简单功能与低价的竞争终将推出历史舞台,原有的市场思维必须作出调整。真正有价值的供应商,不仅帮助用户管理单个设备,开发新功能,优化与改进工厂的结构和能效管理,而且站在整个工厂的角度,帮助其审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与提升空间,这些正是Festo不懈努力的目标。
Festo伴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超过20年的快速增长。Festo中国业务始于1985年,主要服务于汽车、橡塑、食品饮料包装、电子和轻型装配行业制药等行业,为中国市场提供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的气动和电动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目前在大中华区设有42个销售和服务中心,位于上海的亚太技术中心和大中华区解决方案中心为区域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和方案;在济南和上海的全球生产中心、位于济南的中国物流中心、以及位于广州的华南配送中心为提升中国市场供应和服务提供保障。同时,Festo Didactic(工业培训) 为大中华地区600 多个教育合作伙伴、大学、职业院校和工业培训中心提供从基础课程到技术学习中心的“交钥匙”成套设备。
FESTO济南生产中心
一年的时间让陶澎先生对于中国市场的认识与判断逐渐清晰。中国制造业两级分化明显,一方面,众多工业应用还没有使用PLC、以太网总线和远程监控等成熟的自动化产品与技术,对实现数字化高效控制、预防性维护和精益管理等制造升级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中国领先的OEM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除了考虑价格的市场接受度以外,要求设备可以用安全开放的方式,对所有I/O和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实现点对点的高效通信,确保从传感器到ERP层级的数据透明化。这种工业互联的新要求正是实践工业4.0的基础。上述两种不同需求都使供应商不得不在设备、生产流程和人员等多方面同时做出调整,变革意味着全新的商机。
共享工业4.0新价值
在通往工业4.0的道路上,Festo在德国多个工业4.0研发工作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Festo位于斯图加特的Scharnhausen新技术工厂是对工业4.0概念的积极实践。该工厂是Festo生产阀、阀岛和电气产品的主要工厂,秉承客户至上以及可持续绿色生产的理念,积极提供针对客户特定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基于制造价值链的整体优化贯穿工厂建设和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创新在厂房布局、工件加工、高效物流、精密装配和能效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2002年推出的CPX系列电气终端已具备诊断设施并能提供状态监控功能。它的各种模块能够将气缸控制与电缸控制整合在一起,通过模组化阀岛MPA和VTSA来控制气缸,通过运动控制器来控制电缸,同时集成了安全功能,可以访问诊断信息,快速定位故障并更换模块。通过CPX对常用的总线系统和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整合,Festo已为工业4.0时代的开放互联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产品、方案与技术服务,Festo中国正不断将工业4.0实践的最新成果与中国用户共同分享。
陶澎先生指出,开放互联的自动化是工业4.0的核心。数字化是实现面向未来制造的网络化和柔性生产的关键。分析及控制大量数据的实质并不是预测需求,而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似消费电子产品,工业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功能卖点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于企业供应链的动态管理提出高要求,而制造企业的制造柔性也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短生命周期对生产设备柔性提出新要求,灵活性要求引发控制方式的变革。从最初的点到点,站到站的控制,再到系统架构及远程监控,架构的灵活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标准化、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是Festo当前工业4.0平台研究工作的重要主题。
工业4.0是充满前瞻性的概念,其背景是未来业务模式由“B2B”“B2C”转向“C2D”的根本性变革。陶澎先生解释说,“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以数据库分析并预测客户的购买行为,提升供应链的活力。” 如果把互联网作为今后主要的业务模式,今天的多数制造工厂还远没有做好相应准备。陶澎先生认为,面对挑战,企业的应对并不相同,有的对变化产生恐惧,有的则快步紧跟市场趋势。中国的企业有着足够的市场敏感和灵活性,积极进行投资与升级。同时中国在国家层面做好了升级的准备,国家智能战略——中国制造2025展示了清晰的目标与发展步骤,相信随之而来的众多成功项目,将进一步激发业界的变革信心与实际行动。
本土化提速新起点
FESTO上海体验中心
成立三个月的上海体验中心正让Festo的创新价值眼见为实。让工程师接受新产品并非易事,他们更熟悉老产品的应用,然而成本压力和需求变化注定应用创新被不断推进,工程师们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与新产品。Festo上海体验中心让众多中国客户带着问题,通过展示参观和亲手测试探寻答案,不仅可以了解到Festo性能卓越的元器件产品,还有涵盖气动系统、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工业通信以及工业4.0实践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结合汽车、电子、包装等行业,针对不同负载与速度需求特征的运动控制演示与培训,展示着Festo气电共融平台的卓越效能。
三十余年的成功过往,成就了Festo在华卓越的品牌和影响力。今年对于Festo中国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陶澎先生将2016年定义为Festo中国再次出发的新起点,通过探寻新的客户,新的项目,新的系统设计,更加专注于系统解决方案,专注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强调服务本地化OEM供应商和终端用户,帮助他们提升产品与方案的自动化水平,他认为其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能够与客户实现双赢。陶澎先生制定了今后两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一方面,重点专注于工业4.0的应用创新,成为中德工业4.0经验共享的桥梁;另一方面,专注中国市场,致力于为中国客户解决他们的自动化难题,帮助提高生产力。同时对工厂和物流环节进行投资,借助全面的销售、生产、研发布局,以及完善的物流网络,更好地为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和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增长。今年年初,位于广州的Festo华南配送中心投入运营。位于济南的Festo全球生产中心也在加快产品本土化生产的步伐,为提升中国市场供应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Festo TEC上海设计的新一代VSNC电磁阀荣获2015iF和红点设计大奖
积极开展本土研发,快速响应热点行业需求是Festo中国下一阶段的市场重点,除上海总部设立50余人的研发团队外,Festo中国还将建立快速原型设计中心,涵盖运动控制中的常见功能,结合3D设计和智能传感技术,依托Festo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为特定的客户需求在24小时内提供原型设计。同时,收集客户反馈,借助仿生研究,探索工业应用中能效、速度、精度和成本间的最佳平衡,为Festo提供带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动力。陶澎先生认为,未来工业自动化的应用创新中,很多将来自于中国市场。在当前国内火热的工业机器人领域,Festo与ABB、KUKA等整机厂商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并针对目前快速增长的3C行业进行共同创新。
回顾Festo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阀门到缸体,从气动到自动化,从元器件到控制系统,创新是其跨越应用行业与产品类别的关键词。从最初的气动元件,到现场控制器,再到工业互联与工业4.0概念的实践,Festo加快了数字化智能发展的脚步。陶澎先生表示,依托气电融合架构下的开放互联平台,通过坚持不懈的本土化发展,Festo有能力赋予亟待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全新驱动力。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6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5
2024-11-22
在E维智库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我们有幸见证了一系列关于未来汽车技术的精彩演讲。这些演讲不仅展示了LED照明、射频技术、高性能存储器、端侧AI应用、以及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智能汽车的未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