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性文件出台,全国各省都在积极发力。其中,浙江制造、山东制造等迅速崛起,先进制造大省新方阵、新座次正在形成。
多省发力先进制造业
在济南一机床生产车间,从自动上下料、自动加工到自动检测,全部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这家企业生产的汽车轮毂加工机床产品还销往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据统计,2016年山东机械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5%,是推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省累计有14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数量及资金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无独有偶,浙江经济也开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占据浙江经济的主导地位。浙江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1-5月,在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4.4%、65.0%和35.6%。而被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10种新产品产量中,新能源汽车(109.8%)、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79.9%)、城市轨道车辆(50.0%)、智能手机(44.4%)、工业机器人(20.4%)、光纤(14.8%)等均保持快速增长。
以先进制造业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广东省也在蓬勃发展。珠江西岸是广东装备制造业的高度聚集区,拥有电器机械、海洋工程、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一批竞争优势明显、支撑带动作用较强的主导产业。珠江西岸也成为国家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与此同时,中部平原地区的河南省也在暗自发力。2015年,河南省出台政策提出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为主题,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和智能制造为主线,大力壮大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据河南省工信委主任王照平介绍,2016年该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居全国第4位。
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处于中低端,依然是制造大省不可回避的尴尬。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曾指出,山东制造业还存在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中高端产业占比较低等问题。
而深入解剖浙江制造业的构造,也不难发现传统制造业占据浙江工业比重高达60%以上,强势压倒先进制造业比重。“目前,浙江制造业也面临着产品偏中低端、附加值总体不够高等问题。”兰建平表示,两化融合是重要的升级手段,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传统产业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产方式的滞后。加快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是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这也符合劳动力需求变化趋势。
对此,兰建平建议:一是要全面推广“机器换人”,加强企业自动化技术改造;二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推进企业上云,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
“目前,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水平全国领先,在役工业机器人达4.2万台,占全国的12%左右。”兰建平表示,近两年浙江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化产品及应用层出不穷,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迈进的重要力量。此外,在增材制造领域,浙江省作为国内3D打印产业先行地区之一,涌现出先临三维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而山东省也抢抓工业4.0和“两化融合”的战略机遇,率先在全国布局了机器人基地,并出台相应产业政策,成立专项基金,每年划拨上亿元的资金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和实验室建设,助力其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
据山东机器人产业主要聚集地——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介绍,为支持智能装备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为机器人产业提供全产业政策支持,包括机器人的本体、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和相关的配套服务,这样逐步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山东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已超过100家。未来,山东将建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商、下游行业应用商在内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预计到2020年,山东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过百亿元。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