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大学东门向南,一条仅有380米长的街区,正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引擎。
智能制造是全球科技与制造业的大势所趋,也是“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发展智能制造,让软硬实力完美结合,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直到现在,全世界都还在摸石头过河。
2016年7月23日,主打“硬科技”孵化的中关村智造大街开街,成为全国第一个围绕“智能制造+双创”建设的街区。
中关村智造大街
此后短短一年,在智造大街的3.2万平米土地上,已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企业88家,入驻率超过95%,整体入驻企业及项目共计368个,新增发明专利1800多项,大街平均每一米关联的企业收入达人民币2.6亿元。
一个具有国际创新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已经在海淀中关村逐渐成型。历经一年的发展,这个汇集“智能制造”创新创业资源的街区,也已为中国加速落实“智造”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
“智能制造”+“双创”
全国第一条智造大街为何会在中关村落地?它又为何能在短短一年内取得如此惊人的成长奇迹?
这一切,其实都并非偶然。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中关村核心区一直行走在中国科技创新最前沿,在各个领域先行先试,进而带动全国。
过去几十年来,这里更聚集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已形成了国内最齐全、最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工业控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领域都有前瞻布局。
智能制造领域也同样如此。
当前,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以科技带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是全球科技创新都正在面临的新的挑战。
比如,“中国制造2025”中就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鼓励企业跨界合作,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本地化可以更快速地解决新模式的服务需求和短板。
作为中关村大街的延伸,以及中关村科学城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支点,中关村智造大街的落地,正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充分发挥创新策源作用的又一创新尝试,同时也是中关村加速促进双创服务走向高端化和国际化,支撑创新创业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机结合。
智造大街功能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大批“双创”平台、创新企业和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但绝大多数的“双创”平台都还是以开发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缺乏以制造为主的育成模式,更缺乏软硬件一体的、整体性的供应链与产业链支持。
所以,中关村智造大街从顶层设计和发展定位上就聚焦“智造”,并通过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服务创新全布局智能制造产业链,自然迅速吸引了智能制造上下游企业及服务的全链条集聚,围绕智能制造核心汇集了大量高端产业资源,成为整个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头羊”。
“北斗七星”+“一站式”
与软件、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相比,智能制造企业的创业过程中,需要直面更多的难题。而这也正是中关村智造大街的优势所在。
“我们现在做智能硬件产品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不是技术、融资等基础性的难题,而是硬件产品实验阶段的多次重复改进。”智联博众工程师张工说,“在这方面,智造大街给了我们最方便的条件。”
他所说的方便条件,是中关村智造大街是围绕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量身打造的“北斗七星”服务生态。
智造大街“北斗七星”服务生态链
这个生态包括了敏捷制造、产品创意、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产品中试、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市场推广7大方面的服务,通过平台化的服务,为企业“一站式”解决从研发设计、软硬件集成式解决方案、敏捷制造、测试认证到知识产权相关的服务需求,帮助企业缩短硬件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产业化成本,加速市场化进度。
这也是全国智能制造垂直领域的首个一站式服务平台。
过去,创新企业如果要做一台机器人,不包括前期的软件与系统研发,仅仅是PCB板、模具、结构、测试环境等工作,就要花至少2-3个月时间,往返国内多个城市协调产业资源;而现在,通过中关村智造大街的一站式中试基地,7天内就可以完成技术产品打样。
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制造需求,像在医院挂号一样,在系统中自由选择每一个服务参数,后台会有超过200个工程师帮企业24小时响应就诊,如果企业有技术问题需要马上咨询,可以直接通过手机、PC等客户端,实时连线工程师进行线上指导。
“整个后台有一百多项专业服务,都有不同类型的服务工程师在支持问诊。”中关村智造大街运营公司总经理程静说,“这个专业科技服务平台对于实体创新型企业意义非常大,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的周期,加速了产品市场化。”
这样一个完整的硬创产业生态系统,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了完整的产品试制平台,任何一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项目,都能一站获取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企业们过去做一次产品测试就必须跑一趟深圳的日子,也从此一去不复返。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关村智造大街快制中心实验室一年的服务量,就已达到了3000余次,日均完成智能硬件试验十余次;而“七星服务”上线还不足1年,已服务企业超过一万家次。
除此之外,中关村智造大街还针对智能制造行业,筹建了一支5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精准注入推动企业的原始创新动力。
“我们要从喷灌模式转变成痕灌模式,通过“专、精、准”的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精准化、定制化的生产服务和金融服务。”程静说。
“高精尖”+“国际范”
程静表示,中关村智造大街的目标,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形成产业产值,而是要在引领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发力,聚焦“高精尖”。
比如MEMS传感器、量子点芯片、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安全……这些听起来有些拗口的专业名词,已经成为中关村智造大街力捧的核心产业。
过去1年来,中关村智造大街已经聚集了大量国内外领先的原始技术团队:
比如973首席科学家程和平院士创办的,拥有“双光子在体成像系统”的超维景公司、美国国际归国千人团队创办的,拥有世界首创的光谱仪微型化技术芯视界公司;英国MEGGITT技术总监带领千人团队回国创办的,主要研发发动机和飞机控制和监测的各型传感器西人马公司、专注MEMS微电场传感技术的中科飞龙公司、专注激光雷达研发和制造的北醒光子公司;研发了世界首款720 全景影像融合技术的星云环影公司、专注感知融合的物体探测系统的星际舟公司等等。
要说顶尖的科学家人才,有中科院院士,有“千人计划”人才,有清华、北大、北美知名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学者,有世界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要说国际关注的“高精尖”原创技术,有全球首款消费级模块化机器人CellRobot,有国际最先进的语义分析系统深度好奇,有新一代微型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等等……
此外,中关村智造大街也聚集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市场紧密互动,促使技术快速产品快速产业化,搭建科技创新的桥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探索新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形成了以高精尖技术项目为主的产业生态创新层。
如今,不仅实现多产业的创新要素聚变发展,作为智能制造的“硬创圣地”,中关村智造大街还正在不断吸附国际创新资源,引来国外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前来落地。
在中关村科学城智能制造创新周启动仪式上,国际孵化器巨头Plug and Play就携手中关村智造大街,联合发起中美平行基金,整合中关村与硅谷优质资源,同步投资中美最具创新与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
从去年引进Plug and Play以来,得益于优良的创投经验,该机构已经累计投资孵化超过300家中国创业团队,并从美国硅谷,德国,俄罗斯以及Plug and Play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孵化器引进了超过100个科技项目进入中国。
据透露,中关村智造大街未来还将依托PNP全球范围内的丰富项目与产业资源储备,整合世界500强企业会员、投资机构、政府、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结合智造大街七星服务体系为投资企业打造全产业生态链服务。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2
2024-11-21
在E维智库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我们有幸见证了一系列关于未来汽车技术的精彩演讲。这些演讲不仅展示了LED照明、射频技术、高性能存储器、端侧AI应用、以及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智能汽车的未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