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早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而数字化却是近十几年来才兴起的。一个经验丰富,一个技艺高超,但是"年龄差"接近 50 岁的两位制造业的实力担当,要如何才能"和平相处"并且共赢呢?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人工智能 AI 现在是绝对的热点话题。在德国,联邦政府的人工智能战略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争论愈演愈烈,同时也要考虑的是不能忽视人的因素。个体工作者的角色一直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精益生产方面,在数字化方面更是如此。一种数字战略基于修改公司的业务模式,另一种则侧重于优化现有的内部流程。选择后者的公司,可以利用都已熟知的方法实施精益生产,其中,持续改进流程 CIP 是最受欢迎的样板。
根据 CIP 原则,流程永远都不会达到完美状态,这意味着改进空间始终存在,而且,手工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被取代的程度。
数字化与精益生产,本是同源
正如开头所说,精益生产"历史悠久",很多机械工程领域的中小企业都有从中获益,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也帮助他们在向数字化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同样能处在领先地位。
提高运营效率,应该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而且越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可以在后面的阶段改善客户流程。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持续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会降低企业的各种成本并能够长期的提高效率。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这怎么跟日本传统的 Kaizen 理念(Kai 意为改变,Zen 意为更好)有点相像,正是源自它的 CIP 理念为数字化提供了巨大潜力。
这是因为 CIP 能积极地改进错误,而且也非常重视员工的作用。毕竟,员工才是在创造实际价值的地方工作的人,这个地方称为 gemba。
由于公司只能从员工的认知中受益 ,因此应该采用自下而上的沟通方法,所以"内创新实验室"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巩固员工的岗位技能,并为员工提供空间和自由来寻求关键灵感。面向未来的内部开发团队也有了先例,用他们的创意帮助产品和工作流程。
使用精益化方法,塑造数字化未来
从事手工装配的员工,通常都有一技之长,凭借各自的本领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是高效生产系统的关键。并且,手工装配台的多功能性是不能被自动化解决方案所取代的。因为其中涉及到人类目前掌握的认知技能,只有人类才能不断思考并不断改进流程。
所以,一直去争论人类和机器人谁更厉害,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数字化技术在消除人类压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让它能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比如在车间的工作台上,增加了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支架和悬臂等解决方案都可以提高员工效率,信息和指令也可以更快的传达给员工。而且"无纸化"模式的文件传递更符合人体工学原则。
现在,还出现了一个创新的领域,在这里精益生产和数字化无缝融合,就像 item Engineeringtool 在线 3D 设计软件,让工程师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近期,软件内部也集成了 item 精益生产装配系统的零部件。精益生产理念的优势,在设计过程和后续使用产出的解决方案都得到了体现。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