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按钮
1996年前的杨海波,本来是上海市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一名公职人员,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园区的欧洲招商引资工作,而德国HYDAC 集团便是其客户之一。德国贺德克虽然已有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的规划,但显然杨海波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原因很简单,杨海波最终说服了HYDAC的投资项目负责人落户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是因为贺德克总部尚没有合适的人员安排,于是落户的条件就是暂时借调杨海波帮忙筹划贺德克中国团队建设及业务开发,时间是两年。后来上级领导也同意了,当时的杨海波想那就好事儿做到底吧,于是乎也没多想,就这样开始了2年的借调工作。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借调彻底改变了其职业生涯。
出于对市场的谨慎,HYDAC的一期投资只有100万马克,这笔钱购买了后来被贺德克中国称为1号厂房后,就所剩无几了,没办法,杨海波带着最初招募过来的其余四个人在厂房门口的传达室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临时办公。因为购置厂房后没有多余的资金,连同杨海波被一同“借调”过来的还有其在原单位的办公桌椅。就这样,杨海波一行共5人揭开了贺德克中国业务发展的大幕。这就是一直在公司内被传为美谈的“五虎将空麻袋背米”的传说
在开业之初,贺德克中国以贸易为主,杨海波虽然在开发区管委会任职,但是其大学毕业后的从业经历也与液压行业相关,而且其余几个创业者也都有在液压企业从业的背景,所以接手贺德克的业务之后,虽然具体产品、客户、市场、销售等都是从零做起,但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经验,快速实现了人生转型,,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杨海波带领的贺德克中国这个初创的团队,硬是实现了3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这一数字让HYDAC总部都倍感意外,但殊不知,这“意外”才刚刚开始。
在经历了初期的贸易阶段的成功之后,杨海波认准要想取得大发展,仅仅做贸易还是不够的,考虑到产品价格、供货期等多方面因素,杨总认为生产的本地化势在必行。于是乎,从1999年开始,贺德克中国就开始了2号工厂的拓建,此后差不多每隔2-3年的时间贺德克中国就会新增一个工厂,一方面不断拓展贺德克产品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另一方面,与之相匹配的就是贺德克中国区的销售额连年翻番。
当然,在杨海波的带领下,贺德克中国区的业务可谓蒸蒸日上,其总部对杨总的信任与赏识毋庸置疑,而杨总在贺德克中国的业务经历中似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于是乎,当初两年的“借调”时间过后,双方都彼此认同,杨总也正式转型确定加盟贺德克中国,并带领这个团队开始了贺德克中国的传奇之旅。
在2010、2011年,贺德克中国取得了创纪录的销售高峰年产值达12亿人民币,并连续两年成为贺德克全球除德国本土外销售业绩第一的海外市场。
然而,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发展严重下滑,行业的不景气直接波及到了贺德克中国的业务。毕竟贺德克中国此前在钢铁和风电行业的业务占了其绝对的市场份额。随着发展的受阻,杨总迅速对市场形势做出了新的评估,对贺德克中国区的业务发展战略做出了调整,提出了“均衡、协调、安全”的发展思路,看准产业政策的大势,下决心在“舍”与“得”之间做出选择,由于及时调整策略,现如今贺德克中国区的业务广泛分布于钢铁、电力、环保、农业机械、机床、汽车、海装等众多领域,成功地实现了“风险均摊”。
在杨总的带领下,贺德克中国在经历了2011-2012年度的下滑后,2013年起公司销售止步下滑,又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局面,现如今,贺德克中国依旧是HYDAC集团除德国本土外第二大海外销售市场,而且市场前景不容小觑。
1996至2016年,20年的时间,贺德克中国从最初的5个人到现如今400多人,从最初的1个工厂到现如今5个工厂加上海莘庄一个新基地,销售额从最初的300万人民币到巅峰时期的12亿人民币,一系列的数字见证着贺德克中国的传奇故事。这一切不仅让德国贺德克总部感到意外的惊喜,就连杨总本人,回忆起当初与HYDAC的“偶遇”,禁不住感叹: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很幸运,但我们也承受了难言的艰辛,付出了自己的才智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贺德克中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一个极其强大且稳定的团队在支撑。包括杨总在内的5名创建者,虽然有2位已经从公司退休,但现在依然返聘在岗。“在公司工作超过15年的员工比比皆是。”对于能够打造一个如此稳定的团队,杨总也颇感欣慰:“贺德克中国是一个敢于担当、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从不裁员,员工也会把企业当家来看待,公司一直致力于整体的团队建设,或许这才是贺德克中国能够取得今天这样成绩的一个强大基础,对我们而言,没有‘失败’两个字,我相信伴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贺德克中国会继续稳健向前,去缔造下一个辉煌。”杨总的这一番话,让我们对贺德克中国的下一个20年的发展,有了新的期待。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