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之重器,制造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场,56%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中国,业内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将达80万台。这个数据在5年后翻一番,或将再次刷新纪录: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将达180万台。
工业机器人看似“钱途”无量,但当下脚步走的却异常艰难。相关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5年,我国机器人销售年均增长率达36,世界平均机器人密度为62,我国仅为30,与近邻韩国比,还不到其百分之十。
在上半年举行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介绍,初步统计,目前国内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家。也有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机器人园区也超过了40个,整个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在这种蓬勃发展背后,我国产工业机器人自身却存在核心零配件主要依赖进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以及竞争力薄弱等痛点。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除了生产机械臂、机械手这些产品,像高端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基本要依赖进口,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整个产业链我们是一点也点不到优势。
早在很久之前机器人就被列入重点攻关领域了,1986-1990年机器人产业也是榜上有名,“十二五”规划中更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么,国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如何突破?
加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这样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质量和效率上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要主动利用好中国智能制造庞大的市场需求,确立自主品牌主导的发展思路。
加强组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过新型的“产学研用”合作的高端研发实体模式,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搭建起一个产业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及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从而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