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的传感器行业发展总体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了20%。但高发展速度与不利因素并存。2016年,在国家利好政策支持和新技术推动下,如何突破障碍、抓住新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增长点,尚需要企业的艰难求索。
1、发展现状:高速发展与不利因素并存
中国传感器的市场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超过20%,传感器应用四大领域为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
2012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总体规模逐渐扩大,显著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包括汽车轮胎、安全气囊、底盘系统、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ABS、车辆行驶安全系统中等传感器的应用。
除此以外,中国传感器在其他领域也有新的应用,如工业控制领域、环境保护领域、设施农业中、多媒体图像领域的应用。
中国传感器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产品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生产脱节、产品技术水平偏低、产品种类欠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等。
尽管如此,国家不断制定的有利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全年整机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这些都成为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2、产业市场:容量广,多样化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0年)显示,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双加工程”,即“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中国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
目前,国内有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是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主要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
同时,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航天技术、军事工程、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海洋探测、环境监测、安全保卫、医疗诊断、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
3、地域格局:遍地开花
我国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
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中心城市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资企业组成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京津区域:主要以高校为主。从事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在某些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地区: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此外,传感器产业伴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在其他区域,如陕西、四川和山东等地发展很快。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