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产品个性化趋势的增强以及产品选型日益增多,装配和后处理工序中的手工操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采用动态激光指示和视频投影技术的数字化作业指导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极大的支持和协助。
过去,工人们常使用的作业指导书多为纸质手册或活页文件形式,然而,在面对高度复杂、变型多样且生产周期极短的生产环境时,这种指导书则十分受限。因此,许多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操作指导书。最简单的数字式操作指导书莫过于设立在生产岗位旁的显示屏或工业智能指示灯系统。这些系统通过灯光信号为装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且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在2D空间内引导生产员工逐步完成全部生产任务。然而,它们也存在局限:无法向操作者提供关于所装配组件的更可靠和更详尽的正确信息。例如宝马公司就在其喷漆车间里使用了动态激光投影系统来保证汽车的喷漆质量。首先,视觉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需要处理的底漆或者面漆区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动态激光投影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用于指导工人操作的激光投影区。而且动态激光投影系统还会用绿色三角形来表示那些第一次喷漆不足,必须再次喷漆的地方。那么,什么时候才值得使用动态激光和视频投影技术来指导工人操作呢?
何时使用数字化作业指导书才是有意义的?
激光或者视频投影的数字化操作指导书最适用于生产周期短、变型品种多、工艺复杂或者员工流动性大的生产企业。此外,它对于减轻特别耗费体力的工作,如人工手动操作岗位上的负担,也非常有帮助。然而,仅有少数产品拥有高度复杂且多样的变型。核聚变能源研究项目便是其中一例:核聚变反应釜内需安装大量传感器和连接电缆,整个系统包含高达150 000个焊点,而这些焊点所允许的最大精度误差仅为2 mm。动态激光系统不仅能为操作者指示焊缝的起始位置,还能精准指出点焊时的具体位置。此外,该系统还能提供详尽的信息,如零件编号和焊接顺序等。
即便是工艺复杂度较低、加工循环时间很短的生产过程,采用数字化操作指导书也极具价值。即便是生产数量仅为3件、5件或10件的简单操作,数字化操作指导书也能带来显著的效益。例如,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就利用操作指导系统来指导电气装配工安装汽车顶衬内的电缆束。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装配工却面临巨大的工时压力:他们必须迅速识别每条电缆的型号及其必须固定的位置。
手工示教VS全自动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式操作指导系统既可以人工手动生成也可以自动创建。在人工手动学习流程中,操作者会将零件的3D模型导入激光投影系统的软件中,并通过鼠标点击来确定最佳的投影解决方案。由于通常仅有50~100个变型模型,产品变型的数量已不再成为关键因素。每种零件均可通过手动示教的方式,将作业指导方法导入动态激光投影系统。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无需诸如与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通信的复杂软件接口,仅需简单的条形码扫描仪连接即可:数字化操作指导书的内置功能就能生成所需的应用程序。然而,当产品变型种类过于繁多时,手动示教便不再适用,此时自动化生成应用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动化系统遇到的挑战
为了实现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这些数据必须构成完整、可靠且前后一致的结构。唯有如此,动态激光投影系统方能准确识别如孔位、焊接点等位置信息,以及诸如堵塞物和支架等附件。面对复杂零件,还存在如何在基体上最佳地显示激光投影区域的问题:即如何在基体上实现最佳的可视化效果?或者更具体地说,采用何种投影方式能在被加工零件表面轻松吸引操作者的注意?此外,激光投影系统还需具备区分零件表面与待加工面的能力。解决这些挑战性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与动态激光投影系统的供应商合作,因为他们能够从众多用户和客户项目中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