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道奎,男,1961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个人座右铭:追求成功,享受过程。
主要社会职务: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机器人创新战略联盟主席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主任、中国焊接学会机器人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机器人工程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风险评估专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辽宁省省直青联副主席。
学习简历
起止年月 毕业院校
1979.9-1983.7 长春科技大学 工学学士
1983.9-1986.7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工学硕士
1992.3-1993.12 德国萨尔大学 访问学者
2004.10-2005.10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EMBA
2002.7-2007.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
工作简历
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担任职务
1986.8-1992.6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项目负责人
1994.1-1999.12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部长/研究员
2000.1-至今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受过的奖励
成果、奖励、荣誉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日期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2000
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工程应用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国务院 2001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2009
GM中国科技成就奖 GM评选委员会 2000
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科协 2001
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 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2012
中国工业机电协会年度人物 中国工业机电协会 2012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中科院 1999
多机器人协调系统
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科院 1995
中国科学院刘永龄科技奖 中科院 2000
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中科院 2001
第四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辽宁省科协 2000
第三届辽宁省优秀专家 辽宁省政府 2002
机器人产品与应用工程的网络化设计
制造管理集成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辽宁省政府 2002
6kg弧焊机器人
获第五届辽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辽宁省政府 2003
密合拱型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
获辽宁省科技奖励三等奖 辽宁省科技技术奖励委员会 2003
AGV系统嵌入式软件获2005年度
辽宁省自主创新优秀软件 辽宁省信息产业厅 2006
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工程
应用获沈阳市科技振兴奖 沈阳市政府 2000
2004年度沈阳市科技振兴奖(个人) 沈阳市政府 2004
沈阳市优秀企业家 沈阳市政府 2007
沈阳市杰出企业家 沈阳市政府 2012
沈阳市优秀政协委员 沈阳市政协 2012
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等奖一项,省市奖多项。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GM中国科技成就奖、刘永龄科技奖、国家“九五”攻关先进个人、“863”计划先进个人、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科技振兴奖、中科院优秀留学人员等称号,并享受国家特殊政府津贴。
曲道奎还兼任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机器人创新战略联盟主席,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主任,中国焊接学会机器人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机器人工程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风险评估专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辽宁省省直青联副主席。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面对激烈竞争的全球机器人产业,领导致力于自主品牌的新松机器人公司,为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兴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就。
1、引领机器人自主核心技术
曲道奎博士带领国内最高水平机器人技术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20多项国家IC重大专项、国家‘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中科院重大攻关课题。攻克了多项机器人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核心技术,使我国机器人技术迅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我国机器人发展史上58项第一,制定了5项国家机器人行业标准,申请和拥有300多项发明专利和整套机器人产品专有核心技术,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研制创新五大系列机器人产品
曲道奎博士带领公司创新团队,研制开发了工业、移动、洁净、特种和服务5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机器人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移动机器人产品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并出口欧美;IC装备机器人产品占据中国大陆市场主导地位并已进军台湾、韩国市场,公司是全球能提供该类产品的三家公司之一;特种机器人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而公司的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则成为引领中国制造模式变革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
3、开拓了国民经济众多领域的应用
曲道奎博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器人高技术公司,09年首家上市机器人企业,目前市值全球同行业第三。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曲道奎博士领导的新松机器人公司是我国唯一在机器人领域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孤独的抗衡者。使机器人——这一始终为国外垄断的领域不断且持续的出现中国面孔,在工业、交通、能源、国防及民生等众多领域,新松机器人都以前瞻性技术创造了几千项高端装备行业应用第一。不仅在世界高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更推动了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产业跨越发展。
4、发起创立机器人产业联盟
曲道奎博士发起创立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国机器人创新联盟,并任理事长和主席,带动108家企业共同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形成了中国机器人产业链,促进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推动了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5、践行推动制造业模式的变革
目前,全球制造业都面临着模式变革的问题,对于中国尤其紧迫和关键。美国提出的“重新回归制造业”,欧盟委员会由此提出“新工业革命”理念,都是希望通过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重构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实现制造模式变革。变以人为主体的低成本制造为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彻底改变现有的制造模式,实现我国制造业的真正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新松机器人公司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一直致力于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改变中国传统制造模式和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内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黄金期已经到来!
新松机器人公司资料
新松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是全球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之一,在沈阳、上海、杭州、青岛建有机器人产业园,在北京、深圳等城市设立多家控股子公司,在上海建有新松国际总部。新松现拥有15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已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将产业战略提升到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全过程。目前,公司以总市值位居国际同行业前三位,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新松机器人产品线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五大类80余种机器人产品。
1、新松的基础和优势
经过十五年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人才、品牌、资本的雄厚积累,新松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具备核心竞争优势:
(1)产品整体领先优势。(2)创新能力优势。(3)产业化能力优势。
(4)客户资源优势。(5)资本平台优势。
2、企业创新能力
完善有序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三层科技创新体系机制,首个层次是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第二层次是以新松研究院及以主导产业为标志划分的各事业部,主要负责新技术新产品和各专业领域应用性技术的攻关及产业化实施;第三层次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的产学研联盟,开展策略合作型研发。各创新层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成为了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国内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责任及人才培育
多年来,新松一直把培养、吸引和凝聚人才作为公司的第一大事来抓,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培养、引进、稳定人才人力资源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公司每年通过参加各大重点院校组织的毕业生双选会,引进优秀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作为公司的储备人才力量。同时,公司也运用网络、报纸等各种传播媒介,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职业上升空间吸引同行业高技能人才加入公司的创新团队。公司建立各级博士后工作站,吸引取得博士后学位人员或出站博士后到我公司承担项目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科研实力。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公司不仅聚集着国内最优秀的研发人员,也将渴求人才的目光放眼于国际,公司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组建辽宁省超限制造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新松公司全球化人力资源体系的初步建立。
面向未来,新松以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以“推动产业进步、保障国防安全、提升生活品质”为使命,立志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乃至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在2020年前进入全球机器人产业前三强。
2024-11-15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4
2024-11-14
在E维智库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我们有幸见证了一系列关于未来汽车技术的精彩演讲。这些演讲不仅展示了LED照明、射频技术、高性能存储器、端侧AI应用、以及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智能汽车的未来。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