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与施耐德电气共同主办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第三季于近日在北京启动。今年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全新出发,开启加速营和成长营“双营”模式,成立“绿色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专家委员会”,同时持续挖掘丰富的工业场景。与亚马逊云科技、中科创达及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创业邦与智慧工厂研究院等支持单位携手推进“共创共赢”之旅。

加速成长 由0到1再到N
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产业升级与疫情考验都让数字化发展提速,如今数字化的“种子”已经在传统产业生根发芽,但真实效益如何?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难点在哪里?如何推动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创新生态实现持续的价值循环?中小企业如何从数字化转型中真正获益?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正在快速打破传统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边界,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融合进一步深入,从本地,到云端,伴随数字创新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中的创新实践,工业制造有了更多可能性。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表示:“我们希望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第三季在各合作方的大力支持下,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提升解决方案的融入性,让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更加有机组合在一起。数字化时代,无论是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架构,还是任何需要从底层构建产品,再到边缘控制,再到应用分析服务的其他平台,越来越多的技术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我们不能够继续在用户自身的领域创造数字化的孤岛。所以如何帮助数字化程度不同的合作伙伴在一个更加高效集成的平台下,能够把OT和IT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也是我创赢计划第三季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
为了让更多中小企业从第三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中收获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据介绍,施耐德电气今年开设“加速营”和“成长营”,前者针对一线工业场景亟需的高可复制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由0到1”的突破,后者则将从上两届中选择获得客户及市场认可的、有前景的、较为完善的联创方案,并推进其落地,实现小规模化复制以及探索创新方案业务规模化落地的合作模式和内部机制流程,达到“从1到N”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加速营中,包括水泥行业熟料岩相智能分析及质量控制系统、冶金行业大数据平台及安全管理、水行业水厂精确曝气及智能加药、食品饮料行业一体化运营平台及库管软件轻量化等;在成长营中,针对新材料、包装、日化及化工行业的4个场景将进一步完善并在市场中开始规模化复制。
拓展边界 与合作伙伴共同践行“双碳”
在“双碳”大背景下和数字化转型的双轮驱动下,企业本身和用户也面临着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双重压力,尤其是在绿色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施耐德电气希望携手各方合作伙伴,真正突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壁垒,满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迫切的需求,真正面向未来工业,而这也是用户和市场的潜在需求。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从技术领域来说,第三季创赢计划既突出了跟国家“双碳”目标紧密结合的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或云技术等,助力合作伙伴能够更好地实现远程运维、远程故障分析诊断等。庞总强调:“软硬并重是创赢计划过程中的关键词,我们致力于在软件和硬件两者中间的结合,构建作为边缘控制和现场数据采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软件技术以及云端的分析上,将更多技术深入地整合在一起,同时又能够放在用户的运营系统当中,为用户打造出更加符合行业发展的技术框架,在这个技术架构下分析、发掘、利用到最终体现数据价值。因此我们在挑选第三季创新合作伙伴时,希望能够更加开放,让今年的创赢计划既有落地的深度,同时也有行业的宽度。”
亚马逊云科技连续3年作为云服务的合作方参与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亚马逊云科技创新成长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倪殿令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数据真正帮助制造业企业蜕变成数字驱动型企业。在今年,亚马逊云科技期待通过云数据、人工智能等擅长的技术,将设备的连接、企业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真正连接起来,打磨一些初创企业做真正跟数字化相关的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算,真正服务到更多工业领域内的客户。”
行业标杆 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自2020年起,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目的不仅是对中小企业以及初创型企业进行赋能,促进IT和OT的融合,同时也为工业客户开发出更全面、融合的解决方案,对加速能源与数字化双转型。随着大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出台,行业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有了基本的认识,不可否认,“专精特新”是未来技术创新重要的力量。第三季“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期待助力这类企业成为创新的先锋,拓展数字化生态圈业务,以技术创新跟市场对接,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