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业挑起北京工业大梁

发布时间:2010-07-27
分享到

2006年7月15日,北京焦化厂停产。焦化厂曾是北京工业的骄傲,担负着北京民用煤气的供应,1987年4月25日,本报(《北京日报》,下同)头版曾报道《我国采用新技术设计建设的容积最大焦炉——北京焦化厂六号焦炉投产》,“工程完工后,将为几万户居民提供炊事煤气”。在最鼎盛的上世纪70年代,北京每100元工业产值就有1元来自焦化厂。但当北京进入“绿色奥运”“绿色北京”时代,这座有着47年历史的功勋老厂退出了北京工业的舞台。

北京曾经为改变“消费城市”的面貌而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钢铁、化工、煤炭、机械、仪表、汽车、有色金属、医药、轻工……应有尽有,从螺丝钉到机床,北京的工厂全部一手包办。而当市场经济大潮袭来,产品变成了商品,北京“大而全”的工业结构开始显露弊端。

1997年北京成立了“经济结构调整领导办公室”,8月14日本报《北京分类指导加快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报道记录了市委市政府对国有企业调整的思路。从此北京工业进入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期。在当年底的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崭新的“首都经济”概念出炉,电子信息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占据北京工业的显要位置。2002年,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振兴现代制造业,数控机床、汽车、芯片、液晶显示屏等拥有极长产业链和巨大带动性的产业,被确定为北京工业的又一重点发展领域。与此同时,《北京市推进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出台,污染扰民企业成为调整的对象。

在轰轰烈烈的“进”“退”过程中,北京牡丹电视机厂2004年远嫁江苏;老名牌古桥空调2005年停产;北京拖拉机厂、北京制呢厂、北京手表厂……众多老一代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工厂或调整,或关停。2007年底,北京化二厂、北京有机化工厂也加入停产的行列。

有壮士断腕的壮烈,也有开天辟地的豪迈。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里迅速形成了以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2002年10月18日,北京工业双喜临门,现代制造业的两大标志性工程——北一大隈机床和北京现代汽车奠基。几乎就在前后脚,全球最先进的12英寸、0.18微米芯片生产厂商中芯国际落户北京,京东方建成了国内第一条TFT-LCD五代线,享誉全球的豪华汽车品牌奔驰实现“北京制造”……新世纪的北京工业在新的高度上实现了腾飞,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就是它的双翼,北京工业原有的门类齐全、以传统重化工产业为主体的格局彻底改变。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