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的途径:制造业信息化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0-08-05
分享到
“所谓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的各环节,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过程。”日前,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诠释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
 
    周旭说,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兵工、冶金、化工、烟草等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是重庆市工业的主体,其产值在工业中的比重,高达92%。国家科技部在2002年,就批准重庆成为首批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市)。重庆市科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周旭认为,重庆是老工业基地,但这个“老”是相对于现代世界产业水平而言。而实现由“老”向“新”的转变,手段之一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
 
    为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重庆市科委建立了“政产学研”相结合、多层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了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了与重庆市经委、重庆市信产局等职能部门的互动,形成了市、区(县)两级联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机制;组建了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建立了以专家组、生产力促进中心、IT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支持队伍。
 
    3年来,重庆市科委累计投入1400万元,组织实施了特色软件产品开发、信息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示范作用,推动了一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集成,打通了制造业信息化的“瓶颈”。如通过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通过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的供应链,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等等。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重庆市广大制造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形成了由142家企业组成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体系,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示范企业凸现。周旭认为,采取企业示范、行业示范、区域示范相结合,点线面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方式,是重庆市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的最大特色。
 
    在“点”上,选择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重钢集团、力帆集团等重点示范企业。通过“点”的示范的效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线”上,选择有重庆特色的摩托车整车制造为示范行业。通过开发和应用摩托车整车制造厂网上采购系统,带动配套厂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整个行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在“面”上,选择大渡口区、涪陵区、江津市等5个区市为试点区市,充分发挥区域示范效益,带动地区性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周旭认为,虽然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相对滞后,不少企业在信息化上还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企业发展不平衡,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距比较明显。总体上看,信息化对重庆全市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性还有待加强。
 
    周旭最后表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今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我们将按“十五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市)”的要求,组织相关企业迎接科技部验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