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备待突破智能电网助推制造业升级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05
分享到

    一场以电力网为基础的智能化变革正在悄然生成。不久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电网已经从理论概念转向为现实建设和研发。

从更为长远角度看,智能电网建设势必将会对整个电力设备、输电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传感器、表计监测系统、二次设备、电力电子装置和元器件研发及制造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它将推动我国先进高度集成自动化电力设备,以及先进自动化操作元件基础器件的研发和制造,推动电力和装备制造业向更高等级发展。

不过,智能电网能否顺利推进,还要看发电装备的瓶颈问题何时突破。

智能电网带来的市场大空间

这将是一场绿色变革。在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能源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也将会为之一新,从而快速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智能电网发展思想规划,建设将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9~2010年,主要是研究和试点;第二阶段是2011~2015年,这一阶段智能电网将会大规模实施;第三阶段是2016~2020年,这一阶段将会实现整体的完善和提升。

在这个规划下,每一阶段实施的重点都有所不同,那么对于设备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的研究,如果推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我国首先每年要更新百万个变电站,还需要将3000万~5000万块普通电表替换成智能电表。

现实情况下,在目前已经启动的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中,已有企业开始享受智能电网建设所带来的投资效益。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又公布了第二批12个试点项目,内容包括了“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智能用电小区/楼宇试点工程、多网融合试点工程”等,试点更加注重于提高电网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关键设备研制难点亟待突破

中国智能电网能否成功,还要看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关键设备核心技术是否能够被掌握。

没有标准的智能电网建设,将会使一个产业的发展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无标准就等同于,允许不同的子弹型号放到了一把枪的枪膛里。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迫在眉睫。中国的智能电网,要尽快做到国内、国际多项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此次出台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通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可以在预见的未来,有效地规范智能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设备制造等各领域、各环节的实践,促进智能电网和相关新兴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有了标准的规范与统一,还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设备研制难题需要进行攻克。

据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此次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的研制,一共涉及到7个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以及通信信息平台”。每一个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技术难点和研发的方向。

目前,我国的发电、输电以及变电等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水平都已经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有了特高压技术的实践经验的积淀,中国的设备技术已经具备攻克智能电网技术的核心实力。

据了解,在常规能源方面,我国设备研发制造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阻碍,只是在整体国产化水平上再做提高即可。

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设备的研发就要差很多。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基本上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没有统一的制造标准、认证标准和并网标准。而大部分风场处于不可观、不可控的地位,所以在设备攻关方面,要做的就是加强可控性的研究。

在光伏发电方面,据了解,在大功率并网光伏逆变器领域,虽然国内外公司已经开发出了满足大规模光伏电站要求的并网光伏逆变器,但目前绝大多数还不能满足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

大功率光伏逆变器的研发投资大,技术实力要求非常高。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逆变器厂商多数只关注当前的市场需求,而在满足电网接入的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着资金、技术实力投入不足,或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有限等各种问题,尚未见综合考虑电网安全、稳定、高效、优质运行以及自身性能的商用化并网光伏逆变器产品,这一领域亟待突破。

尽管我国250兆瓦以下抽水蓄能机组监控、励磁、调速、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国产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抽水蓄能抽水与发电联合经济运行控制,以及SFC技术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250兆瓦及以上设备国产化在国内尚属空白,目前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

国内在大容量化学电池储存方面,原理样机、关键材料等都取得了突破。目前国内企业已经成功研制出650安时钠硫电池单体,可以连续工作时间近8个月,循环次数达到230次,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不过,大容量的化学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和应用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示范工程投入运行。

中国企业需要在初期阶段,尽快攻克这些难点,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加快建设。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