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从望洋兴叹到沧海桑田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0-08-20
分享到

太阳能、风电、核电、智能电网,作为“碳战争”中最为被看好的四路“大军”,究竟谁能在低碳“新局”中风生水起在业界引起广泛猜想。而新能源作为零能耗、零排放、经济环保的能源,毫无疑问成为低碳攻坚战中的先锋。在新能源大军中,风电渐成“新贵”。相对于核电而言,风电更安全;相对于太阳能而言,风电开发成本更低;相对于生物质能而言,风电技术更成熟;相对于海洋能而言,风电产业化更强,风电具有独特的优势,事实证明,风电是最具潜力的“领军者”。

  在风电行业,陆上风电的高速发展已经令世界瞠目,海上风电的大开发启动,更引发了各大风电场开发商“跑马圈海”的热情。海上风电犹如一个“早产的婴儿”,在还没有发育完善的情况下就匆匆面世,很多方面都潜藏着欲速则不达的风险。“战火”已经从陆上“烧”到了海上,尽管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大幕刚刚开启,但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早已是硝烟弥漫。

  在政府编织的一张令人咋舌的风电蓝图面前,各大沿海省份、大型央企、众多风机设备制造商疯狂争抢这轮海上风电大餐。一轮海上风电的大规模跃进,已经箭在弦上。海上风电是半路“夭折”还是迅速成长?能否将海上风电进行到底?

  看现实:望洋兴叹尤在

  上世纪80年代,精明的欧洲人发现优质的陆上风电资源越来越少,且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于是,蔚蓝的海面上竖起了旋转不息的白色风机,这样的画面一举成为当时最被人称道的新能源景观。而中国陆上风电的高速发展也是近几年新能源行业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如今这一趋势将延伸至海上,国内海上风电启动。

  海上风电受到关注并不令人意外。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中国的漫长海岸线上,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二是因为海上风电占地资源少,且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免去了长距离输送的麻烦。在国家能源局工作总体要求和任务中还明确指出:2010年,要继续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特别是海上风电要开展起来。海上风电成为国家关注的项目。

  虽然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但面对着要求更高技术、更多资金且具有更大风险的海上风电场建设,任何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商都会谨慎再谨慎,不会轻易触及,我国海上风电只能是望洋而叹。

  难题一:北怕浮冰南怕台风

  如果在我国北方建立海上风电场,那么每年冬季海面上的浮冰将会是风机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在我国南方,台风又成为了风电场安全的“第一杀手”。

  难题二:功能区划因“海”制宜

  由于风能发电在我国兴起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我国最适于建设海上风电的部分基本上都早已开展了渔场养殖。其实,如果各方可以协调好,不妨在渔场中架起风机,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难题三:国产风机差强人意

  我国的风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而且,海上风机对防腐蚀等要求比陆上风机更为严格,一点瑕疵都将造成机组的停转。

  由此可见,我国大型海上风机制造在技术上的落后,将会使大型海上风机的供应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大型海上风机的开发研制已是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当务之急。

  说疯狂:狂建风电场

  发展风电,不再是世界上少数国家、地区的游戏,风电成本的不断下降,使其具备了初步竞争力。风电已成为大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力军。风电场正逐步由陆地跨入广阔海洋。放眼全国,海上风电产业的争夺大战更是如火如荼: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启动,首批项目规模庞大,各大电力公司和设备制造商“摩拳擦掌”,已经被定性为“产能过剩”的风电设备行业,正在准备迎来海上风电的又一高潮,开始从陆上到海上的“第二次出征”。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单上海就准备建5座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提速。

  风电场之一: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上海海上风电建设提速,我国海上风电的第一个大型试点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34台风机随风而动,十分壮观;与此同时,上海电气研制的国内首个3.6兆瓦海上风机下线,风轮直径达到116米;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上海万德风电公司,其两台兆瓦级直驱式永磁风机不久前也在奉贤近海风场并网发电。这一切都表明,上海海上风电建设和海上风机设备制造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效应:一批行业巨头也渐渐浮出水面,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湘电风能、东方电气都已成为行业龙头,这些企业大部分掌握有海上风电技术设备核心技术。但伴随着风电产业高速增长,整机产业链也迅速膨胀,陆上风电竞争到达白热化,海上风电进一步提速。

  风电场之二:天津市将启动海上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

  天津市第一个风电场——大神堂风电场施工已经进行到桩基建设及测试阶段。据初步估算,建成后的大神堂风电场每年可为滨海新区提供5213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按每户每月用电87千瓦时计算,可供约5万个家庭使用一年。据了解,天津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等沿海区域,那里风频分布比较适合,风速变化较平稳,属于Ⅲ类风区。

  效应:大神堂风电场电源线工程是一个35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工程,其主要作用是将风电场所发的电能接入滨海新区的主电网。预计8月中旬电源线工程将完工,有望9月为新区输送绿色电能。随后,将对13台风机逐一进行技术上的调试和检测。大神堂风电场的建设给风电设备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观博弈:强者对抗

  我国风电开发是以属地划界、分片开发,地方政府对风能资源拥有很大的支配权。在沿海风电开发高潮迭起,优质风能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场以“优质风场供应”换“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政企博弈,正在沿海各省市上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为代表的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以及维斯塔斯、西门子等海外龙头,早已开始“跑马圈海”,相继屯下重兵抢夺中国海上风电先机。

  本土企业的海上风机接连下线,外资品牌挟技术与经验重磅出击——面对这块香气扑鼻的蛋糕,闻“风”而动的各方无不是热情如火,志在必得。但要杀进去并保有一方阵地,也并非易事。在这个对设备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内,制造商尤其是本土品牌所要面临的考验,远比陆上风电严峻得多。而国内具备海上风电发展经验的风机厂家并不多。海上风电成为强企的一场博奕,在这场战争中谁能占上风,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海上风电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成熟未久,而我国还仍于起步阶段。国内外风机企业已对市场蛋糕虎视眈眈,加紧产业布局与技术研发,然而谁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将是一场“技术为王”的竞赛。

  诉风险:枷锁重重

  2010年也许是我国海上风电真正进入快车道的元年,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即将破茧而出,甚至与陆上风电基地相比更具有优先性。而这个宏伟的愿望实现起来难度有多大?我们是难以想象的。

  2010年,海上风电的序幕随着特许权招标项目的启动正式拉开。尽管海上风电有着风资源好、沿海地区电网架构优越、紧邻负荷中心的优势,但其存在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风电场开发商相比设备商等其他相关方来说,更加直接承担这些风险。海上风电开发有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

  第一:审批时间长和费用高

  据了解,对于海上风电,水规总院审批很严格。

  海洋环评及路由报告的编写及评审的时间较长。总体上从测风到获得核准,海上项目合理时间为2.5年,比陆地项目长。此外,目前,海上风电开发的前期费用是陆上风电的10倍左右。

  第二:风机价格高设计经验少

  虽然各大风机制造商竞相研发海上风机,但真正能够批量生产的厂商却很少,短期内存在供小于求的情况,开发商压价的余地不大。在风机技术上,国内风机厂家采取部分系统臃余设计的原则,以提高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但同时有可能增加设备造价。两下相加,设备的成本还处在较高水平。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