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二五"规划 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发布时间:2010-10-27
分享到

  提升现代农业自动化水平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智能化水平是新时期的历史使命。那么,什么时现代农业呢?其实这个理念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内涵和评价标准随着经济环境、制度体系、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业室主任蓝海涛表示:现代农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中国到底怎样实现这一路径,目前尚未达成一致,需要走综合型技术发展的路线。从国家整体来看,现代农业的核心问题,一是技术,二在管理。两者均要实现现代化,彼此促进融合。技术方面包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和精准化以及良种技术等。管理层面则集中在农村经营组织形式再造,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甚至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等。

  笔者认为,从行业角度来看,现代农业要实现农机自动化、信息化,其难点在于如何把领先的、新型的自动化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例如,把计算机技术、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传统农业机械中来提高农业机械的“两化”水平。

  尽管近看来自动化的研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自动控制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渔业生产自动化、畜牧业生产自动化及农产品贸易自动化。

  大力推动农业“两化融合”

  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多方的关注与发展。

  专家认为,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特别是区域农机化结构,将成为“十二五”期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我国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土地流转速度将会加快,大马力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装备将会广泛使用。

  伴随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这为农业规模化、土地合作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节能环保的要求使得农机的发展面临新挑战。

  专家预计,未来五年,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将朝着扩大规模、加深研发程度的方向发展。而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则是新领域,有可能会在‘十二五’后期形成一定规模。这给自动化技术、IT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提供了新的研究热点、应用领域及市场空间。

  发展绿色环控的设施农业

  以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

  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的劳动力,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方式。

  绿色环控设施农业依托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设施农业技术,将植物置于人为调控之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和协调植物生长对光、热、水、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绿色生产,保障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环控设施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持续农业战略。同时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创汇的必要保证。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在自主知识产权设施研究与开发、园艺优质品种资源的选育、栽培方法与工艺、采后加工与配套设施技术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不同档次、不同系列的温室产品,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