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具备几个主要特征:互联网特征,即让需要联网的“物”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以及物与物通信(M2M)的功能;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发展有3个重要的节点: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最早提出了物联网(IOT)的概念,其最初的含义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互联(“AnyTime、Any Place、Any Things Con-nection”),无所不在的网络(Ubiquitous networks)和无处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9年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构想,物联网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对“智慧地球”构想做出了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层级的发展战略,从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虽然目前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是将各种信息感知技术、下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智能化的联系和对话,创造了一个智慧的网络空间,并作用于行为控制与管理决策。
“物联网”具备几个主要的特征:互联网特征,即让需要联网的“物”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以及物与物通信(M2M)的功能;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有3种应用架构模型:
一是基于RFID的应用架构,电子标签可能是3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EPCglobal提出了Auto-ID系统的5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发现服务(包括 ONS和PML)。
二是基于传感网络应用的架构,一般主要是指无线传感网络(WSN),此外还有视觉传感网(VSN)、人体传感网(BSN)等其他传感网;WSN由分布在自由空间里的一组“自治的”无线传感器组成,共同协作完成对特定周边环境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化学成分、压力、声音、位移、振动、污染颗粒等的监控。WSN中的一个节点(或叫Mote)一般由一个无线收发器、一个微控制器和一个电源组成。WSN一般是自治重构网络,包括无线网状网和移动自重构网(MANET)等。
三是基于M2M应用架构,业界认同的M2M理念和技术架构覆盖的范围应该是最广泛的,包含了EPCGlobal和WSN的部分内容,也覆盖了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M2M也覆盖和拓展了工业信息化(两化融合)中传统的SCADA系统。虽然M2M和SCADA似乎是一样的,但由于M2M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有很多标准化的东西做基础,它和传统的SCADA是有区别;中国3大运营商从一开始就直接做M2M业务,M2M的发展缺乏ONS和PML那样的“物联网”标准规范和统一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其他技术还包括: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SN)、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专用集成电路与嵌入式软件技术(SOC)等。
2009年12月,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与江苏省、无锡市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科物联网发展思路是参与谋划与实施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建设“感知中国”的典型示范工程;组建中国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建设中电科物联网产业园(组建中电科物联网科技公司)。
中国电科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的研究方向是:物联网总体技术、顶层架构研究,传感器节点技术,无线组网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处理,物联网应用服务及商业模式,物联网安全技术。
我们将在几个方面推进物联网的应用,一是构建“城市感知中心”。二是智能交通、空中交通,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卡口)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固定高清超速监测系统、交通指挥集成控制系统。三是智能家居示范。四是气象传感器信息处理。五是城市公共、应急。在应用的需求上我们可以将农业、安全、环境、电网、交通,在不同层面进行互通和共享,把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