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中国原油管道是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是连接里海油田到中国内陆的重要能源通道,也是中国石油在中亚俄罗斯地区能源博弈的重量级筹码。中哈管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全线总长2800多公里, 起点是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终点在中国的阿拉山口——独山子输油管道首站。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中哈管道向国内累计输送原油3000万吨。
一条自西而东蜿蜒千里的石油巨龙——它尾浸里海,头衔天山;足踏草原,身跃神州;誉起中哈,威满中亚。它就是哈萨克斯坦——中国原油管道!
哈萨克斯坦——中国原油管道是一条自西向东的大规模跨国输油管道,是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管道,是连接里海油田到中国内陆的重要能源通道,也是中国石油在中亚俄罗斯地区能源博弈的重量级筹码。规划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年,全线总长度2800多公里, 起点是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途经肯吉亚克、库姆科尔和阿塔苏,从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进入新疆境内,终点在距国境线2.2公里的阿拉山口——独山子输油管道首站。建设中哈原油管道,有利于发展中哈两国油气工业,拓展原油进出口渠道,保障原油购销安全和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和政治关系。2004年9月 28日中哈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开始建设,2005年12月开始投油;2006年7月2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008年4月28日中哈管道二期一阶段(肯吉亚克——库姆科尔管道)现场开工建设,2009年10月9日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中哈管道向国内累计输送原油 3000万吨。
项目管理——创造快速建设奇迹
2006年,阿拉木图时间5 月 25 日凌晨 4 时,中哈管道原油油头抵达阿拉山口末站,进入中国。这是中国石油史上首次实现了通过管道长期稳定进口原油的战略目标,它正式开启了我国多元安全供油的新时代。它也为进入“十一五”后,中国的能源安全格局布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中哈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实质意义上的跨国长输管线, 中哈管道公司作为在哈萨克斯坦注册成立的合资公司,在必须遵守哈国现行法律和有关规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工程相关的中哈两国法律、税务、商贸、外交、军事等要求,考虑中哈两国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和背景、现行体制和政治制度,要结合国际项目通行管理惯例与哈国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方法,而这二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
在合作机制上,中哈双方 50 对 50 的股本比例 , 使公司实行着“单方同意无效、单方反对有效”决策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对保全资产、控制投资、确保工程质量有效,但不利于加快决策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在员工合作方面,中哈两国人员在语言、文化、观念等方面更有许多差异。与此同时,还要协调两国政府、能矿石油、海关、军事部门,以及沿线地方政府、当地承包商、供货商等多重及多层次关系,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哈国施工现场,冬季气温可以降至零下 40 摄氏度以下,冻土层接近地下 2.5 米的深度。春夏之际,每秒 10 米以上的劲风扬起漫天细沙。进入 6 月,最高气温高达 40 多摄氏度。在沼泽地段,化雪后,遍地泥泞,大型设备根本无法进入现场。阿拉山口地段,进入 9 月经常刮10 级的大风,冬季更是刮起风中夹雪的“白毛风”。在 101 公里的沙漠区和 400 公里的无人区,社会依托根本无处可寻。
面对这种情况,创造了中哈管道一期建设这项跨国原油管道建设的奇迹的中哈管道项目,开始了中哈管道二期建设。
中哈管道二期建设一阶段工程肯吉亚克——库姆科尔管道2008年4月28日开始现场施工,二期一阶段工程建设一开始,以项目中方总经理张成武为首的中方团队就总结一期工程的经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论证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项目级管理工具 P3/E软件,制定合理的施工实施计划,并针对关键问题,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超前采取措施。同时,积极进行项目进度过程控制研究,建立了管道项目独有的进度控制模型,作为管理软件的补充,即依靠在一期工程中形成的优秀项目管理团队,弱化项目管理承包为项目技术咨询承包,由公司的技术部、施工部、采办部、控制部、运行部、文控部等部门组成的项目组,一方面作为咨询顾问,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承包商进行管理,将管理工作前移到施工现场。同时,独立第三方检验承包商负责项目的现场监理、驻厂监造等工作;工程设计上,也强化了业主对施工的全过程控制。
在进度控制工作中,项目组以进度大节点作为控制的关键,保证落实大节点目标;建立工程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实施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科学的进度规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确保中哈管道在二期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管道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哈管道项目专门聘请了国际知名的第三方监理公司,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 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在所有的工程监理合同中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同时与施工单位各自独立平行地进行全部工程的质量检测,包括必须使用独立平行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独立平行地实施质量检测,获取独立平行的检测数据和资料,提交独立平行的检测报告等。
这样在每一个工程上,都能同时得到分别来自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自独立的质量检测与评估报告,对切实掌握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确保得到一流的施工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2009年7月11日,中哈管道二期一阶段工程肯吉亚克——库姆科尔管道投油,距开工建设仅仅14个月的时间,提前三个月投油运行,2009年10月9日顺利实现商业输油,用了17个月的时间,较哈国家验收委员会预计的22个月的工期缩短了5个月。
平行管理,双轨运行——共保精品合作工程
在中哈管道项目中,中哈双方对等的股本比例以及公司创建协议和章程中规定的决策程序,为合作双方奠定了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合作基础。“十一五”期间,中哈管道项目不但承担着项目的二期工程的准备和建设,还有一期工程收尾的艰巨任务,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在中哈管道项目内部划分了工程建设和管道运行两个平行的分管理中心。在工程建设上,建立了以项目管理部为核心的、强有力的项目组织协调和指挥系统,并形成了独有的双协调员体系:一组协调员负责二期工程建设,一组协调员负责一期收尾和通信系统;现场派驻的业主代表,中方业主代表负责哈方承包商段,哈方业主代表负责中方承包商段。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科学严格的监管。而管道运行管理方面,则以运行部为控制中心,建立了三级行政管理机制,即总经理、执行经理、运行部门(运行部和阿拉山口中国公司)。“平行管理,双轨运行”,形成了中哈管道项目二期建设过程中独特的管理特色,取得了丰硕的管理成果。
在工程建设中,中哈管道项目一方面加强对中方人员的教育,增强合作意识,强调中哈管道项目对中哈两国的合作政治意义和对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原油进口多元化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处理,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发扬公司的团队精神。同时,公司多次组织中哈员工开展集体联谊活动,努力创造中哈员工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条件,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中方领导在与哈方领导的合作中首先以身作则,在哈国的节假日,主动向哈国员工送去公司的问候,为带动公司的整体合作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中方员工队伍以诚恳的态度感动人、以勤奋的工作带动人,中方领导和员工承担了建设中的大部分工作,但他们都不与哈方员工计较工作量的多少、工作任务的轻重。这种合作的态度和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哈方领导和员工的尊重和配合,产生了双赢效益,保证了管道建设的精品工程。
“零污染”理念——建设和谐绿色管道
中哈管道二期建设项目是2007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的。作为这条跨国能源动脉的建设者,中哈管道项目部以赤道原则作为建设要求,在工作中时刻以打造绿色管道为目标,以保护资源国环境为己任,为建设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管道而作出了最大努力。
哈萨克斯坦地域广阔,风景如画,管道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哈管道公司,由于拥有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经验,为了尽量减少管道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委托了KITNG公司和环境评价专业部门做了环境评估,编制了环境评估报告,并获得了哈国环保部门的批准。
在开工前,中哈管道公司根据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地形、交通等情况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环境保护计划,同时在施工前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的培训。施工中,他们特别规定尽量减少营地建设,不得已建造营地时,也尽可能使用当地电源,以减少发电机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噪声和尾气排放。同时,中哈管道在施工中专门划出了一定区域用作施工作业带,施工机具和车辆必须在作业带内和施工便道内行走。运送钢管与设备时尽量利用已有道路,每次走固定的行车路线。
管道建设要求管道须埋于地下,这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开挖与回填。而管道本身的材质可能对土壤成分造成污染,因此,埋放管道要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的性质区别对待。对此,在农田和林地开挖管沟时,中哈管道公司要求对农田和林地的可耕土壤,必须将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分别堆放,回填时先回填深层土,然后回填表层土。回填用细土还必须由当地取得环保部门许可的分包商公司在指定地点取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戈壁段施工,由于戈壁砾石层对减轻戈壁风蚀有重要作用,所以施工结束后还要在作业带内恢复砾石层,防止风沙危害。在岩石段填埋管道,需要的细土都由指定的承包商从适当的地点取土。
中哈管道公司还特意在施工通道与公路交界处路面上放置碎石,以减少施工车辆把泥浆带到公路上。一旦施工车辆或施工机械把泥浆、尘土或任何碎石带到公路上,则立即将其清除掉。为了减少运输卡车产生的灰尘污染,公司同时规定卡车时速不能超过50千米。中哈管道公司规定,当管线经过人口稠密、动物种群聚集地时,禁止夜间施工。对能产生70分贝以上噪声的重型设备,在靠近居民区施工时,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内和节假日进行作业,平常作业时则严格控制车辆速度,禁止长时间鸣喇叭。
中哈管道项目的建设者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在建设者们的精心保护下,中哈管道一期和二期建设工程全部实现了“零污染”。
强化运行管理——确保能源动脉畅通
中哈管道是中哈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能源通道,安全平稳地运行好管道输油,是中哈管道公司最为重要的任务。
尽管中哈管道一期工程建成后,具备了设计输油能力,但中哈管道运行存在的最大隐患就是油源组织问题。由于原油资源掌握在哈国政府的手中,原油月度出口配额以及海关出口路单的申请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中哈管道与相关供油单位建立了定期协调机制,最大限度整和资源,保证了油源的正常供应。为确保中哈原油管道冬季安全、平稳运行,中哈双方股东每年都在阿斯塔纳和北京召集各方专家举行大型冬季安全运行技术研讨会。通过研讨会,确定了阿塔苏首站冬季对加剂原油处理到60℃、冷热掺混,并控制出站温度在35℃以上的输送工艺,确定了冬季清管频率及所采用的清管球类型、在引入阿克纠宾油后全线不加热的常温输送工艺和在不同流量下为预防管道高点拉空所必须保证的山口进站压力值。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力保障了管道冬季的安全运行。
同时,他们努力改善阿拉山口流量计的工作状态,解决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遗留问题。通过聘请专业化的维护队伍,定期维护并及时采购所需备品备件,以及每年两次两国计量院的联合标定,确保山口流量计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力保证了商业交接的顺利进行。同时着手解决一期管道建设中的遗留问题,确保了全线阀室电力供应的平稳和通信的畅通,也保证了中哈原油管道的输油畅通。
注重资本运作——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十一五”期间,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中哈管道公司加强资金管理,高度重视资本运作,努力提高管理效益。在确保中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国际市场筹集资金,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为了满足管道建设的资金需求,中哈管道进行了两次项目融资。在一期工程建设中的融资是通过发行欧洲债券进行的。通过在荷兰注册的KCP FINANCE B.V.发行6亿美元债券,期限15年,债券承销商是JPMorgan,FINANCE B.V.再以贷款形式把债券收入转贷给项目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的融资是以银团贷款的形式,贷款金额11.8亿美元,期限10年,荷兰ING和中国工商银作为牵头银行,贷款主体是项目公司,中国石油为担保人,中国信保对政治风险和还款承保,结构简单清晰。
中哈管道项目融资,采用了国际招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国内外银行同时参与竞标。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项目公司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降低了投资成本,也降低了公司的管输费用,保证了下游中方市场的利益。
与此同时,中哈管道公司认真研究哈国税法, 利用跨国管道建设和运营可以享受全额增值税返还的政策,经过管理层的协调和财务人员的认真筹划,积极和税务部门沟通,按照税法条款要求及时报送和更新了大量相关资料,截至2010年10月,项目公司累计收到增值税返还1.31亿美元。有效地节约了投资,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彰。
按照中方目前的总体规划,中哈管道二期在2012年年底将完成二期二阶段的全部建设工作量。2013年,中哈管道管输量达到2000万吨/年。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中,中哈管道公司将继续贯彻合作双赢、创建和谐的工作方针,密切合作、科学管理,全面完成公司职能转变和工作重心的转移,狠抓 HSE管理,努力实现二期二阶段管道系统建设按计划全面完工,确保2013年管道年输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