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开辟环保新道路的一把利器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发布时间:2011-12-15
分享到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一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环保部门在十几年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等系统的建设中,广泛采用传感器,RFID等相关技术,环保领域因而被业界公认为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的一个领域.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一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环保部门在十几年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等系统的建设中,广泛采用传感器、RFID等相关技术,环保领域因而被业界公认为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的一个领域。

目前,全国各地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监测等相关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政府推动和企业积极参与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面向环境保护的物联网产业链。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系统运营、数据应用等方面还需要持续改进与完善。

全国环保物联网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20世纪末期,我国启动传感网研究后,环保领域就作为应用试点领域之一开始了RFID等技术的初步应用。

2007 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建设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在约7000个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污染源监控自动设备,同时,建设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并联网,从而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监测到的国控重点污染源污染排放数据及时传送到三级监控中心,为排污收费、排污执法、排污治理提供依据,为环境应急、减排决策提供支撑。

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建立中国感知中心,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并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范围内,江苏省明确提出把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常州组建传感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时重点建设苏州和南京两个产业支撑区,为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山西省最早提出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环保物联网,并投资10亿多元建成全省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此外,成都、无锡、山东被确立为“国家环保物联网示范城市、示范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在各省市环保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集监测、监视、监控和监管四位一体的全国环保物联网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多方位推动环境管理升级

目前,开展物联网研究和进行物联网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在环保领域,物联网应用的建设已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环保行业、推动环境管理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已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而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完善现有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这些环保指标体系的有效监测、统计和考核,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增强污染源监控效果,有效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环保物联网的应用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此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气、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特别是核与辐射、危废、医废等危险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全面、有效的监管,从而能够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全面反映环境风险和质量的状况和趋势,实现对突发环境风险的预警预测、应急准备、应急指挥和响应以及事后管理,形成环境风险应急的全过程管理,成为防范环境风险的有效保障。

同时,应用物联网建设全方位的环境质量和污染要素的监测、监控体系,通过实时监测、过程监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手段,增加和丰富环境信息数据,保证环境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节约管理成本,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在线监控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体制、机制的变革形成推动力量,从而借助技术手段实现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