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物联网缺乏统筹规划

作者:陈栋栋 发布时间:2012-02-16
分享到
专业信息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环保物联网应用白皮书(2011年)》称,我国环保物联网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专业信息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环保物联网应用白皮书(2011年)》称,我国环保物联网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环保部门对环保物联网建设的条件、作用及建设与运维模式等认识不足。白皮书指出,相关部门关于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认识有很多误区,对系统建设后的运维模式缺乏清晰的思路,难以保证建设完成后系统持续可用。环保部门的应用系统大多是独立建设,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其次,物联网应用范围尚远不能满足环保需要。白皮书认为,当下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系统只是需要控制内容的一小部分,还比较有限。同时,通过环保物联网可以检测污染程度、监控非法排放,但对目前一些不在指标监控范围内的环境要素,如重金属、土壤污染等,还无法实施有效监控。此外,管理机制与物联网应用需求不匹配。白皮书称,目前的管理方式是辖区负责制,同时,法规、法律对不同区域间环境问题处理的规定还不够健全,也影响了污染治理效果。

再其次,支撑环保物联网应用的产业链建设不成熟。目前,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高端分析仪表、核心软件开发方面相对薄弱,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比较落后,难以有效支撑环保物联网的高效发展。人才质与量都与环保物联网建设与应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白皮书称,目前各级环保部门几乎都存在缺乏复合型信息化领军人物,技术人员数量不足问题,这与环保物联网大规模建设、大规模应用相矛盾。

针对上述困惑,白皮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如注重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环保物联网建设方向与路径;加强数据挖掘,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构建第三方服务体系;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储备等。

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该技术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环保物联网将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自上世纪末起,我国启动传感网研究,在环保领域开始探索物联网的应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在环保物联网领域建立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形成了一整套国家、省、市三级上下联通、纵向延伸、横向共享的环保物联网体系,提升了环保部门信息化管理能力,推动了环保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349个各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并已全部与环保部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共对15559家重点污染源实施了自动监控,其中监控重点污染源7931家(监控排放口数11632个),与环保部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的企业达8788家。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