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论坛嘉宾致辞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3-07-08
分享到
风力发电论坛于2013年7月4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 307B盛大举行,对于风电非常资深的几位专家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行业方面关于技术,关于政策,关于国际化等等这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时间:2013年7月4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 307B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清洁能源峰会的风力发电分论坛现在开始。在开始之前我想简单说一句,为了我们交流的顺畅,我想请各位参加者把手机关掉静音。第二,如果需要讲电话麻烦到会场外面,保证会场的秩序。我姓潘,叫潘伟平,现在是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产品总监,很感谢清洁能源大会的组织者,包括科能展览中心给我一个邀请主持今天下午的风电分论坛。今天下午我们请到行业里对于风电非常资深的几位专家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行业方面关于技术,关于政策,关于国际化等等这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我想通过今天下午的论坛,希望大家能有收获,同时能有机会和我们相应的发言人能够有互动。

今天下午论坛的上半部分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的杨振斌研究员,杨振斌先生是中国风电界搞风资源资深的专家,我个人认识他十几年了,他在这个行业里对于风资源的评估,相应政策的制定,对于行业的发展都做过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和实践。同时,在这个行业里中国气象局也是我们国家走在风资源和太阳能行业资源研究的前面。所以,这是对于我们论坛一个非常好的贡献。同时,我们还请到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室的李庆主任给我们分享电科院和他们最新的成果。还有上半场的第三位就是中水顾问集团公司国际有限公司的陈观福陈总。

下面请杨振斌研究员做第一个演讲,大家欢迎。

杨振斌:非常感谢潘伟平先生隆重的介绍,也的确是今天非常荣幸,我刚才也跟潘先生交流,已经有将近两三年的时间很少参加一些大型的集体活动了,因为各种工作原因吧。

各位同仁下午好,刚才也说了,有一段时间没有跟大家见面,因为最近参加了几次活动,也感觉到我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风电的行业通过从业人数来看,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所以,很多新的面孔,也有一些老朋友,今天借此机会非常感谢主办方,尤其是峰会组织者的盛情邀请,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我根据峰会的主题,也是想一想,看看我从哪些角度可以说这个问题。我自己选了一个题目,从资源角度看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很多技术的工作谈了很多了,大家不同场合都听到过,有些想法跟大家做一个探讨和共勉。

我从三个方面。一个是简要的回顾一下我们国家风电发展的现状。第二个,介绍一下我们国家资源,包括评估和预报。第三个方面就目前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几点想法,大家做一个共同的探讨。

我用了一张PPT给大家列了一些信息和数字。

关键词:我们国家属于风电的第一大国,第二是我们有一个很宏伟的发展规划,第三,我们有一个远景的蓝图,现在做了很多路线图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我陆陆续续参加了好几个路线图的研究,想怎么来使我们风电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对于我们国家作为风电的第一大国来说,从2004年开始,我从1996年开始从事这个工作,2004年开始国家发改委组织风电建设前期工作的时候我们开始参与这个事情,也是我们国家风电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就是2003年。我今年看到一个报道,相当于2003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第一批项目,华锐的风电,汉能转型做太阳能了,我们国家风电的价格、成本的推动。从此以后,我们国家风电走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一直到2010年以前,基本上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当时还不存在大家讨论的是不是过热,是不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包括前几年风电设备都是供不应求的,这两年碰到一些问题,下面大家来共同探讨。

到2012年底,数字有很多数字,装机容量国家风电信息中心统计的是7500万千瓦,并网的容量,国家能源局不同渠道不同数字六千多万,发电的占比占到2%,去年的发电量1008亿。为什么大家最近讨论比较多呢?都是从弃风限电引起的,大家探讨风电是不是过热,产能是不是过剩,去年国家相关部门拿到的数据去年200亿千瓦时,去年发电量是1008亿,相当于20%,对于局部有的地方20%,有的地方甚至更高。

所以,通过今天的论坛我想探讨我们原因在哪里,我们出路在什么地方。原因很多,仁者见仁,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大家现在觉得风电过热,其实我觉得这个词可能是媒体经常探讨的,是不是风电发展出现了问题?不完全是。行业大家经常讨论从现在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增长1500万的水平,这是大家达到共识的,只不过现在风电的产能,风机的产能,包括风电开发企业,包括集团的期望值可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所以,大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年1500万的增长规模2010年之前是非常大的规模,这个数字非常可观的,今天会议室坐满了,我们这几年,我最后一次参加大型的研讨是2010年左右,那时候从事资源或者从事这些设计方面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从业人数跟十年比是好几个量级的差别,包括我们现在规划也提出来了,虽然大家总觉得比较宏观,觉得有点儿设想,但其实我们的规划还是落在实处的。我也陆陆续续参与了一些相关的工作,包括我们提出到2015年一亿,海上500万,2020年2亿,海上的风电现在大家有点儿不是那么乐观了,因为各种原因。所以,从总的发展来说还是平稳的发展,不像大家想象的还保存着每年30%,50%,甚至翻番的涨。其实它还在涨,我参加可再生资源与气候变化的会议,国际上对我们非常羡慕,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很多决策、项目推动的速度效率是非常高的,我对我们风电还是很有信心的,只不过和大家的预期,因为关注的多了,大家觉得它发展的不够快或者还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个程度。所以,有点儿期望过高。

远景的规划,2030可能还有一些技术的基础,2050完全是远景的展望,是一个设想。为什么这样做呢?一个是我们现在电力的需求,一个是我们现在能源的缺口,包括很多方面,现实逼迫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后面我在探讨的时候会跟大家说。2050年我们提出每年17%的电量,我不知道我这个数字是不是准确,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

下面我用一点时间把这些年从事的一些资源类的工作给大家汇报一下。先做一个资源的详查,从2007年启动为了摸清国家资源的一些详细的分布,更好的为行业的发展或者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基础的支持。

这是一个技术路线图,通过数值模拟的技术达到对空间上资源分布的一个评估。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个方法从最初的方法引进的时候我们是借鉴国外的,在风电领域从资源的研究和工作的角度带说,我们跟国际合作和接轨是非常好的小的领域,我们现在很多工作也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我2007年开始也执行一个中丹的合作项目,他们觉得我们评估的技术从国际来说还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可能有一些同志看过这个图,从2008年开始建成的专业观测网,当时100米的塔已经很高了,现在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还要进一步做一些工作。我们建立了一个国家共享的平台,有些成果,有些数据是可以供行业使用的通过这个工作,我得到了全国资源分布,水平的空间分辨率是1×1公里,包括我们国家现在70米高度的资源量是多少,我们现在开发面积还有不同层次的结果。不同的省份、区域、这些细节的分布,这些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做共享。

这个图不太清楚,我们把测控塔风能的分布全部放在图里,沿海的风向基本上沿着海岸线偏东北方向,我们每个区域都总结出它的一些特征,第二张图我们基于400多测风塔和气象站,把全国50的数值,包括低于25度的日数,包括每个不同的区域里,风速的一些变化特征。比如在吉林就有点像海上,白天风速不是很大,晚上很大。我们不光工程设计阶段关心这些东西,规划阶段更是要关注这些问题。

这是海上资源的分布,水深不超过50米范围都做了一个分布。

所有这些成果、数据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作为共享的服务,国家能源局和中国气象局已经联合下发了一个文革,我们这个项目还没有最后验收,所有的图表、出版的图形都必须经过地图的审核部门审核,这些数据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一些最后完善的工作。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做了更高分辨率,百米量级的精细化评估,现在一些相关的软件都可以做到这个程度,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个呢?我们做这个目的基于区域的,几万平方公里或者十万平方公里,大概是这个量级,一个是区域风电发展规划,再一个是分散式的风电开发,不可能数量非常有限的风机都通过测风摸清资源的状况。通过这个模式,加上有限的测风的数据,解决对高密度的测风塔的需求。

这是我们在内蒙的一个区域,去年完成的,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区域里通过不同的模拟,模拟出来它的结果。巴音淖尔地区,我们做的目的就是这个区域里通过一些模拟的手段,最后得到非常细节的分布,通过有限的测风塔作为修整的处理,使面上的分布更合理一些,这样指导分散式的或者区域的规划,基础工作牢靠一些。

模拟评估的精度分析,大家看这里面还是比较客观的,整体上来说,评估的准确性是提高了很多,但个别的一些位置评估的效果反而不如以前了,这就是风场或者局部地形风的气候的特点。所以,决定了它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关的因子,坡度、植被等。之前我们给的全国的资源给一个资源量,现在我们给出一个可利用的面积,这个范围在什么地方,相当于通过资源把直面上的资源也找出来。

这是我们的应用,非常多的小方块,通过这个结果把可供开发的小区域找出来,给巴音淖尔做完,地方想为工程的建设节约一点时间。现在政府可以做投资,它也可以先做。

关于预报方面,也是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建了一个风能预报业务,在中国气象局的平台上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数据微报的业务。

相对于全国的区域都有了,大部分是9公里,甚至有的地方可以做到1公里甚至细也就是风能预报可以做到全国,业务相当于这个工作做了以后全天候的一个服务,新闻联播以后没有天气预报怎么办?不可能的。这个是我们做了一个国家风能数值预报服务平台,我们也想把中国气象局的资源做起来,通过服务的平台给行业提供服务,这个平台我们也刚建成,现在网络没有足够强大,先找几个用户试用,他下下载数据网可能就断了。和一些企业集团,大的用户是不是提出专线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率,数据传不到也没有任何意义。

网上可以定制一些产品,某一个点的也没问题,对于风电的预报来说像气象预报一样,是个科学问题,存在可预报性或者预报准确率的问题,现在技术水平就在这个水平,复杂的天气下预报准确率受影响,就像我们讨论的,现在全国要求风电预报必须达到80%,有些是不可能的。

大家说风电过热或产能过剩,我是持怀疑态度,过剩有点儿,产能过剩我不敢说,本身风机的制造是市场行为,卖不出去就破损了,所谓的过热就是发展的速度跟大家的预期有点儿距离,所以,觉得有点过热。一个是规划性,从求规模变成求总量,以前都建的是大基地,我们最初2万就是一个大的风电厂,现在反而不够10万不想做了,我们追求的是整个全国的装机总量,而是求单个风电的规模。

我们用哈密研究,我们分析这个率尉犁同时风速小的时候有什么情况?对于哈密东南部很大的区域说,大概有1%—2%的时间风速小于300米,如果这个地方建风电厂,一年幼1%到2%的时间是没风的。区域稍微小一点可能到8%的水平。这个对整个电网规划是非常好的参考因素。同时,我们对发电的规划和电网的规划要协同,现在电网的规划建起来不发电。

第二部分并网我提到经济调度,我最近也在学习一些相关的东西,它是保证火电厂或者其他电厂的效益,还没有达到风电可再生能源,前年开始推动预报的工作,预报现在没真正发挥作用。我到很多地方调研,风电厂提供给电厂的预报已经发挥作用了,但是对于电网来说,两小时预报,甚至还有超过七天的预报,对它生产的指导还是非常重要的。

风电场的设计,科学性问题,我跟很多设计院打过交道,目前很多还停留在工具软件的使用上,真正做的人对一些风场的机理、选址科学性还是有问题的,包括定量估算,包括不确定性问题。所以,这一块是制约我们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大家都做后评估,做完我也问了很多也没什么结果,可能大家也不愿意披露一些问题,这里面还是有问题的,大家一定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再一个是降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或者科学的发展不能盲目的追求降低成本,风电整体是一个下降的速度,2008年以后有些国家是上升的,涉及到汇率的问题要折算2005年美元的水平,这样折起来觉得我们是降低了,大家追求降低成本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相关的一些售后的服务,风机的一些性能等等,都会出现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发展不能以降低成本为代价,追求的是整体的效率。再一个技术创新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现在高原型、低风速、高海拔、抗低温、台风型的,有针对性的根据资源做一些技术创新。

最后跟大家交流关于政策层面的,我觉得我们发展风电的战略定位就是增加能源供给,大家以前老提应对气候变化,更严谨的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是怎么跟它抗衡,其实不是,我们做的就是怎么适应,怎么减缓这种变化。所以,我们开展了很多路线图的研究。

完善机制和政策,之前是一刀切,后来定了四个等级,很科学吗?也不见得很科学。

同样的两个风电场跨着省建的就是两个不同的区域,从科学上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定价机制也可以做一些探讨。再一个20年固定定价,没有考虑未来的一些发展或者物价的因素。再一个鼓励更多的利用方式,东北有些采暖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高风速,低负荷怎么办?要鼓励大家用。

加大科技投入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正面引导,不回避问题,变堵为梳,包括通过媒体,现在风电过热,产能过剩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有时候是推波助澜,不是来解决问题使行业朝一个理性方向发展,有的时候反倒起着一个负面的作用。所以,大家不管是技术的、媒体的,大家怎么使这个行业更健康持续的发展,出现问题大家都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指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些问题是技术问题,有些问题是利益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方面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的提供一些信息。

我就给大家简单的汇报这么多。

我们做太阳能资源评估全国面上的分布,大家欧需要也可以做一些交流。

谢谢。

主持人:杨研究员讲的非常好,对于风电行业从业的人员来讲,源头的东西是风资源,风资源的好坏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收益,关系到很多相关的因素。气象局做的工作给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展示。另外,我想点评一下,一个行业的公共服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气象局做的公共服务队行业非常有意义,希望将来这些公共服务的成果能给行业,给社会服务。

提问:杨老师你好,我想提一个问题,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风资源总量不是特别多,最近高速发展已经用的相对比较多了,以后对风资源的总量有一个比较怀疑的态度,制约了风电以后的发展,但是我看到您刚才的PPT里是一个20亿千瓦的总量,这个总量应该是非常非常大的,这里面有多少是可以利用开发的,这个百分之能占到多少?谢谢您。

杨振斌: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看风电发展放缓的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并网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输送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为什么大家觉得资源好象不够用了?这可能有两个问题,一个通过这几年,尤其一些大城市集团他们囤了一些资源,大家跑马圈地。再一个我们国家资源丰富的地区恰恰是这些电网目前为止相对比较薄弱,又没有用电负荷的地区,大家认为这些地方现在不具备发展的条件。我觉得这个问题这么看,我们现在规划的2015年,2020年,甚至2030年这些数据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包括最近几年做的分散式的,包括云南的问题,云南现在开发的非常好,大家有的时候喜欢一窝蜂,没有独特的眼光,一个人发现一个地方,大家都冲到一个地方。所以,从资源的角度说,资源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现在国家电网配套相关的设施,包括经济的协同性,我觉得这是一个统筹性的问题,现在发展非常快,10年前,谁也没想到风电会是现在发展的现状或者这样一个规模。我们也交流,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来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方的资源逐步的具备开发条件,风机叶片越来越长,一些管理的效能越来越高,电价的成本越来越低,这个资源是一个动态的,不是一个固定的。

提问:现在的风速是11、12/秒,问题是如果是3米这样的风力,如果能获取这样的资源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积极的影响?如果开采这些风力资源的话,有一些什么样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主持人:第一个讲的是你之前的风资源的评估应该是按照一定的轮毂高度来评估的,如果从年平均风速10m/s变到12m/s,对风资源总量会有什么影响?

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国内的风资源都开发了以后,对野生动物,还有对人类的居住行为,对社会有哪些影响?可能跟环境有关系的。

杨振斌:我们资源的评估是不依赖于风机的特性的,我只是找出来在中国的陆地上孩子海域,在不同的高度它的风处于什么水平,或者资源处于什么水平。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构造根据目前我们是这样定义的,我们把不同高度的风能资源划成几个等级。我认为250瓦/平方米达到这个标准的大概有多大面积,达到300瓦多大面积,400瓦多大面积,要使用的人他根据技术条件来判断这个地方到底具不具备开发条件。首先,我们做资源评估的时候不能说没有考虑风机的技术,但是我们不以它作为一个杠杆衡量,我是给出不同的等级你来选择。

第二个问题,风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的影响,之前我们研究的也不是很多,包括我们了解国际的同行做的也不是很多,因为美国、欧洲做的更多的是对于候鸟的迁徙这方面的影响比较多,这个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现在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这么大规模成片的风电的开发一个是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一个是对生态有什么影响,一个是对气候有什么影响,现在正在研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主持人:谢谢杨振斌研究员,下一个是关于电网方面的,我们请中国电科院李庆主任给我们讲一下风力发电机组检测和评估的技术,大家欢迎。

李庆: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给大家报告一下风电机组并网检测与评估方面的一些内容,分五个方面汇报,开展这项工作大的背景,现在我们国家在并网检测方面的能力和手段,具体的我们国家风电机组检测的内容和方法,检测完的一个评估的方法,最后是一个简单的结束语。

大家都知道风电发展速度非常快,从2005年到2012年7年时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48倍,到去年帝是6083万千瓦,并网风电机组53000多台,预计到2020年是两亿千瓦。

在风电发展这么快的情况下,在2007年的时候,在内蒙的赤峰就有一些风场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风机脱网事故,主要是风电机组无法耐受自身产生的谐波,大面积跳闸,2008年的时候在河南电铁引起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增加,导致风电机组脱网。包括山东来州风电机组的电网适应性不足,电网正常运行时风电机组正常脱网。主要是技术要求没有出台,检测要求也没有,当时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并网检测的风机,所以,出了这么多事故。

出后能源局发布了一个《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新核准风电项目安装的并网风电机组须通过测试。

风电机组并网检测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电能质量等五部分。我们开展了关于风电机组的并网检测能力的建设,还有手段的建设。总的来说,并网检测的手段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移动式的,就是风电机组安装在全国各个地方的风电厂里,实验设备运到风场里实验,检测的内容主要分两大块,一个是功率特性、噪声、载荷和电能质量。功率特性作为业主来说是非常关心的,主要是考核一个风电场发电的效率,噪声实验在我们国家也是大家越来越重视,东南沿海一些风电场离居民住的地方比较近。载荷测试是风电技术整机制造商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另外,作为电网公司来说比较关心的就是电能质量,包括低电压穿越等方面。

目前来说,我们基本具备了风电机组和风电厂的并网检测能力,除了移动的,还有相对固定式的测试方法,河北张北建设的风电实验基地,2010年底完工并投入运行,目前有30台风电机组测试机位,覆盖24平方公里,除了风机还有640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2.4MW储能系统,跟3MW风电机组联合运行。目前国内主流的风机制造商都在该基地有实验的机位。

基地里两个关键的实验装置,这个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一个实验装置。一个是35kv/6MVA电网扰动装置,风电受到一定扰动的情况下,比如电铁扰动谐波的问题,世界上首套高电压大容量风电机组电网扰动耐受能力检测装置。第二次是首次采用了高频谐波扰动与低频电压扰动相串联的先进脱铺结构,最快的时候7小时做完一个机型的实验。

目前这是国内首个具备CNAS和计量认证资质的风电检测机构,可依据IEC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成7大类共计82个参数的实验。

上面是现有的并网检测的方法,第三具体的检测内容和方法。第一个大的方面是电能质量,测试内容比较多,一般一个电能质量实验应该在3个月,有些风况不太好,或者风机性能不太好可能得半年的时间,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闪变、谐波、电网保护功能、重并网时间,测试标准GB/T20320,IEC61400。

有功功率测试的内容,主要测量风电机组在不同的风速下的功率,包括0.2s额、60s和10分钟的平均值。

无功功率对风场建设非常关键,检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功率等1的时候看有功跟无功特性的关系,第二发出最大的感性无功,这样的目的主要是实验一个风电机组它本身能够发出的最大的无功能量是多少,这对以后风机运行,包括风场整体的无功有很大帮助。

第三闪变,这个词儿的定义大家都知道,对普通的老百姓就是家里的灯泡发生闪烁,对大家的眼睛和头脑会产生一个不太舒服的感觉。风级为什么产生闪变?风速变化,塔影效应,无功率变化和控制参数。左下角的表是实验报告中给出闪电系数的表,得出的是完全独立于电网的闪变系数。我测速得到的风机闪变系数跟我测试地点是没有关系的,在之后的风机,根据当地风场实际的两个参数,第一个是电网阻抗角,第二个是年平均风速来计算闪变系数。

第四个方面是谐波,会引起电压超标,导致风电场自身无法运行。测试只是一个方面,只是告诉制造商它自身产生的谐波的量是多少,关键还是要去将谐波的含量通过滤波器的优化,降到最低。谐波主要是三个量,谐波,间谐波,高频分量。

第五个变量是功率控制,非常有用,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国内所有的风电机组基本都具备有功控制和无功控制的能力,在大风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斜率上升,上升到10%,看看风电机组跟踪斜率运行的能力,红色的是实测的输出功率,蓝色的是设定这个值,包括有功的设定值控制,也是从100%逐渐降到20%,还有无功功率的响应,从吸收无功到发射无功的响应时间,目前来看,基本上从功能上都可以实现,但是但是具体的好不好或者行不行要从整个风场的角度来卡。可能有一些机组响应的时间和最终的精度方面会有一些问题。

第六个方面是低电压穿越能力,标准的规定就是这根曲线,当电网的电压在曲线外面风电机组可以切出电网。主要的要求一个是电压的要求。

还有关于无功电流的要求,如果风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群,当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电压跌落时,每个风电场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应具备动态无功支撑能力。

测试的要求分几块,一个是风速,需要测两种工矿,一个是小功率输出,第二个是大功率输出,小功率主要是10%—30%,大功率是90%以上。

电网要求,接入点的短路容量:35KV应大于200MVA,10kv应大于25MVA。

场地要求:

实验的设备原理和测试信号,电压跌落发生装置是串进去的,原理比较简单,主要是基于阻抗分压的方式,有两个电抗器,配合四个开关来运行。

测试的信号包括风机、风电机组本身的一些控制信号。

最后一个是电网适应性,为什么要求电网适应性?主要是电气化铁路和谐波源负载和冲击性负载造成了有些风电机组会停机,主要是电压偏差适应性、频率偏差适应性、三相电压不平衡适应性、电压波动和闪变适应性,谐波适应性。

检测具体内容和方法就是这么多。

第四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关于评估,对于检测来说,一个风电机组有很多配置,如果它的叶片更换了或者发动机更换了,可能整个特性就变了,需要重新检测,这样的话咱们国家有特殊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一个厂家一个容量的风电机组有很多种型号,检测的工作量和业务量非常大,在短期内几乎无法完成。后来通过研究,对于同一制造商生产的基于相同的类型、设计和容量等级,如果零部件配置不同的风电机组视为同系列的风电机组,如果一台型号风电机组通过低电压穿越检测,在容量不变或降容使用的情况下,同系列其他型号的风电机组,发电机变浆系统,叶片中任一变化后,可采用评估方式进行低电压穿越性能检测。

评估的流程第一是书面材料,首先要证明你的部件变化在什么地方,第二个是工厂或者现场风场的检查,看是非需要开展工厂的实验,判断是否需要平台测试?

最后到去年年底的时候,现在完成了150余个型号机型的实验,基本上我们统计了一下国内量产的机型都覆盖了。

张北风电实验基地给广大风电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帮助厂家调试,调试修改完毕没有问题了才开展真正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我们国家制造商的水平。同时,充分检测、华锐、金风的机组都已经成功的打入国际市场。我的汇报就到这里。

主持人:李主任的讲演非常精彩。并网在这个行业可能是一个大的事情,这两年有很多的讨论,有很多关于并网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国家标准出来。所以,大家都比较关心,今天李主任讲的更多的是侧重于并网检测相应的技术,相应的步骤。下面给两个提问的机会。

提问:刚刚讲的时候测试要求,短路容量的要求,35kv,短路容量要在200MV以上,出于什么考虑给出这个数据,能不能举个例子不满足这个要求会出现什么结果?

李庆:为什么要求在这个点要大于200兆伏安呢?主要是并网点这一点电压比较大的偏差,电网比较强,这点偏差在允许接受的范围内大概是5%。如果小于200兆伏安不是不可以做实验,做实验需要跟业主和电网公司沟通,偏差可能大于5%,有可能到10%,如果能接受也是可以做实验的。我们做的最低的35kv的在120兆伏安也是可以开展的,跟当地的供电局和业主协商好,大的风电基地可能没问题,有的样机是研究两台风机,接到配电网里,还接了一些其他小的工业的负荷,会影响它。

提问:如果不满足这个要求,你可能做实验的时候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

李庆:对,大的风场可能影响其他发电机的发电,但是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测试的地点都是按照用户的选择来定的,通过双方来协商,都没问题。

提问:关于装机容量,现在国家是不是有强制要求多大装机容量的风级电场要求安装无功补偿的设备?

李庆:目前国家标准里规定的风电场没有说无功补偿装置,只是说你的无功容量,可以是补偿装置,也可以是风级本身的容量,这个容量要补偿两种,要补偿风场本身的和()一半的容量。大家有个误区,以为补偿就是SVC或者SVG,很多时候如果能完全利用风机自身的无功,特别是一些全功率变流器的风电机组也不错,现在还有一些同步发电机的无功能力非常大的。

主持人:我们再次感谢李庆主任给我们做的精彩讲演。多说一句,中国电科院和国家气象局一样,是这几年我们行业里在做基础工作,比如说研究、实验、标准,是我们这个行业做的工作非常多的机构,而且给这个行业,包括整个机厂商、开发商、科研院所做了很多培训,除了他们自身所做的工作完成电网要求的工作以外,实际上电科院对行业的技术进步还是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下一个我们这个行业除了风资源的评估,除了并网,这几年行业里对于走出去,中国的主机厂商,中国的开发商和承包商如何把中国的技术、产品和工程能力带到国外去,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下面我们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陈观福陈总给大家做精彩讲演,大家欢迎。

陈观福:谢谢潘总的主持,我的题目叫“基于公司战略的项目群开发与管理”,副标题是“中国风电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我这十年做国际为主,我觉得一个公司想做国际业务,没有上升到国际战略,它这个走出去是出去走,会走不回来。所以,我提的高一点儿。

全球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这是我整理BP的报告,包括中国、欧盟、日本,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来讲还是以石化能源绝对为主,包括我们发达的美国也是一样的。

这个是从我们国家科技十二五规划里择出来的,过去一百年我们能源构成和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过去最初级的生物质到煤炭,到石油,到电力,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里是一个主力军,有人说2013年石油、天然气出现拐点。

很多国家也对可再生能源做了承诺,丹麦2050年彻底摆脱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有的比较温和的像中国,像其他国家,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国家意志层面给予了一个肯定。所以,从历史的场合来看不会因为某个国家或者某个领导人的观点而改变这种趋势。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除了政策制定以外,昨天和今天有很多专家做了讲解,从我们的电网,从硬件的条件讲也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供了很多硬件基础,包括整个在负荷与电源的匹配里都做了很多工作。

中国电力系统现状,总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美国,世界第一,水电早就世界第一了,风电也世界第一了,太阳能只要我们重视,很快就世界第一了,追究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其他国家没法比的。

小结一下第一部分,我们纵观一些机构和一些国家政策,包括现在智能电网的发展,我们觉得大规模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到了时候了,环保清洁的可持续发展肯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昨天大会上还有领导吵起来,到底对煤炭怎么看,把煤炭搞的环保一点,搞的漂亮一点。我在这里不想说我的观点。

我们这个分会场是在说风电,这个图杨主任更熟悉一些,这是一个大气环流的示意图,风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些机构做了预测,2010年,2020年,2030年,前景从我自己判断还是非常乐观的。

第二,打算做什么,我在公司也是863成员,一定要上升到公司层面的战略,不能今天头脑发热我要到肯尼亚搞风电,搞的不好就回来不搞了。中央领导说的走出去不是出去走。为什么我们战略是这么定的?大集团中国电建是2011年9月29日重组成立的,去年的收入是两千多亿人民币,总资产3500亿,在世界五百强估计排到350名左右,前年排到390。

重组以后我们这个集团搞的更大,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建设企业承包商。首先是一体化,我们从最初的资源普查规划、设计、施工等一条龙服务 。

从1953年水电建设局开始,后六又有风电和太阳能,如果你的风场超过5万到我们那儿审查,我们不同意你回去再做,到不了发改委。说的通俗一点,整个行业信息也是我们发布的,当然,昨天有的领导有不同意见。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国内来讲,水电也好、风电也好,设计咨询是绝对垄断的,我们也想把这种经验和优势带到国外和其他国家一起分享。这是我们的公司战略。所以我在国外做这块我们使命是引领全球清洁能源发展。

我们的发展思路,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领先,融资推动。我们跟开行有8个字是一样的,作为咨询企业来讲我们肯定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到一个国别甄别一些好的项目,基于这些好的项目既切合所在国迫切有效的需要对我们自己如果是银行贷款,也保证银行还款的资金来源,多赢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的搞个项目代理你十块我二十块,很狼狈,谁也不赚钱,一锤子买卖。

项目管理今年的曲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你的技术管理,你的技术方案,对成本的影响,开工以后影响5%,是很小的。所以,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有时在前面,开发项目这是我们的理念。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本地化,中国是最大的世界集团,排第一,全球排第16,我们还是非常注重,包括在拉美地区。

我认为积极推动中国的标准走出去,2007年在商务部推,这是国家工商总局批的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官方标志,我们想不仅做到水电也好,风电也好,高铁也好,环建也好,我们不仅总量第一,还要把标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这是我们的一些想法。

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到一些重点国别做一些项目群的开发,是项目管理的术语,单一项目开发有时候很容易搞亏了,或者搞的不可持续。我们有在几个国别做项目开发。今天介绍的是埃塞俄比亚,东非,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地区,为什么选这儿?我们对全球有哪几个主要的风电走廊做了很深入的分析,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由于大气环流和特殊的大裂谷的地形影响导致这块风资源丰富,我们分析了埃塞俄比亚的人口、资源,我们就搞水电、风电太阳能,现在200多万装机,跟四川一样,四川现在大概400万装机,火电没有,这块跟我们的优势非常吻合,我们跟它总统也做了汇报。虽然没有石化资源,首先它水电和太阳能非常互补,风大水小,水小的地方风大。我们看了它24小试锋速分布,白天风速低,晚上风速好。我们给他做了推荐,在埃塞俄比亚落地,通过这个带动东非大裂谷的开发,我们在肯尼亚、坦桑都有运作的项目。

我们一个平台,是整个项目群,除了我们的风电,干出优秀的风电项目,我们还受太阳能、水电、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的,我们业务是多元化的,项目群里不同币种的货币,人力资源可以相互协调,给我们项目管理创造了很多的利好。

项目从规划开始,埃塞是政府支持的第一个技术援助做规划。规划效果我们选了第一期最好的风电厂51MW,二期153MW,在埃塞没有电价补贴,也没有税收补贴,够靠正常的电价就能还本付息,运作的非常成功。

中国第一个整体出口的风电项目,技术、标准、设备、总承包、运行维护都是用的中国的。

第一批机组离开天津港,到吉布提卸货,路途运输整个车队绵延将近十公里,现场施工,建很晚漂亮不告诉你你不会觉得这是在非洲。

这是期间我们王斌总跟总理汇报工作的照片,埃塞总理出席竣工典礼。这个项目在非洲,甚至在很多国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做了二期直接谈判153MW,现在已经开工了,我是谈判代表,签约,很快签了贷款协议。

经验还是罗嗦两句,做EPC在相对落后的国家,第一要多方面优势的结合。第二个是通过做产业链的有机整合与增值服务,境外项目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还有风机的并网。从8月底之后,我们风速大部分时间比预期的低,但是我们的发电量还是非常理想的,包括累计发电量达到原来预测的95%,10个月达到2600h,非常好,对我们公司一个很大的促进,全球现在有2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风电项目。

说个建议,我们做这些项目,包括很多国家做这个项目,更多的是由于中国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搭加一个合作的平台,大家优势互补,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我觉得如果能这么做,把风电走出去,走好完全是有信心的,因为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再次证明。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总的精彩讲演。

吉林省电力设计院: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作为我们这种比较传统的省级电力设计院,现在中国处于能源转型阶段,我们设计院的优势只是在于传统的电力项目还有输变电项目。

陈观福:还有生物质发电。

吉林省电力设计院:这些是我们的优势,中国处于能源转型阶段,光伏和热电联产有时在厂家,我们这种省级电力设计院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想听听您的看法。做国际总承包项目还是我们也来搞清洁能源研究方面的?

陈观福:我个人感觉不管你做哪一块,想做一个国外的总承包上必须是一手担,不仅仅是一个厂家或者一个设计单位或者一个施工单位能解决的,只要能发挥大家的长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肯定有合作机会。你们的生物质发电做的非常好。

吉林省电力设计院:现在项目也越来越少了。

陈观福:走出去。

提问:我看您做海外项目,我们一直也想做海外项目,还有一些试点,我特别佩服您在非洲做的这个项目,在您决策的时候,您更看重的或者内部资本收益率这样的经济条件对您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还是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有公司的一些策略,一些战略,包括国际关系的考虑,您怎么看待经济效益?

陈观福:我是商人在这里不谈政治,作为商人首先要有利益,亏本是不能干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你为了市场做一些策略性的选择是可以的,但是尽量不要扯到政治上,尤其在这种场合。

提问:您做之前就确保它有正确的收益吗?

陈观福:上帝也确保不了。

提问:明白了,谢谢。

主持人:再次感谢陈观福陈总的精彩讲演,上半场有三位嘉宾给我们讲了风资源的评估、并网的技术、并网的标准,同时讲了中国的国际企业,承包企业在海外成功的总承包EPC的经验,包括讲的项目群的概念我也比较感兴趣。讲的非常好,下半场我们也有四个非常精彩的讲演。

(茶歇)

主持人:下半场我用英语主持,这样对国外的嘉宾非常方便。我们第二部分有四个演讲人,他们都讲到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投资机会,以及不同的技术创新各个方面,以及最近的趋势,给我们进行分享,从国际的公司给我们讲讲,以及涡轮机的OEM工厂给我们进行一些介绍。

首先请谭民思先生,他来自高林公司,他会给我们介绍加拿大及英国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机会。

谭民思:非常感谢你主席先生,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在北京来说天气非常好,对我来说北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漂亮的城市,尤其是天气这么好的时候。

我来自加拿大高林律师事务所,我必须说这可能是大家曾经听说过的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了,我们是一家加拿大的律所,但是在全球都有业务,我们到了中国,到了北京,也到了伦敦,在莫斯科也有办公室,加拿大的各个地方都有,而且我们一再成为了可再生资源的带头人。

这本书的一位合著者涉及到了有关太阳能、能源、法律的起草,今天我希望能够给大家来讲一下在加拿大,以及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机会,我们希望把中国的资源,把中国的资本带到加拿大和英国。我会给大家逐一的进行介绍。

之前我提到我是来自于高林这家世界上几乎最大的律所,对于高林这个词,在中文来说指的就是很高的树林,我虽然很高,但是还希望大家记住我的律所的名字。今天我的同事杰克他和我不一样,还有其他几人,他们也是在我们北京办事处工作,他们都到场了。

虽然我不会讲中文,但是我会提到利润,这就是我所强调的。很荣幸潘先生今天下午作为主持人,我知道对于中国的涡轮机来说,你们带领这个产业在世界上的市场找到机会,你们也看到了加拿大的太阳能的做法,你们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模拟,能够在当地市场上找到发展的机会,雇佣本土的专家,这些专家都是世界领先的,你们在市场上是以本土化定位的。在美国、在加拿大都有很好的发展。

在这儿可以看到×遇到了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解答。接下来我会给大家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在加拿大的可再生资源投资的机会。

加拿大发电的土层结构,加拿大的人口和上海市的人口相近,总的人口达到3300万,但是我们的人口是分布在加拿大广袤的土地之上,所以,如果大家到加拿大旅游的话,会出现三百公里你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我们的水电占比很大,这些项目都是我们的祖母辈他们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有热电发电,还有核电。另外,我们也有风能。实际上风能占据了我们的2%,虽然看起来还是很小,但是我认为就这个部分,我从2001年以来一直是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所以,我也见到了它迅速的发展。

大家一旦去加拿大下了飞机你会发现加拿大的电网实在太多了,非常便宜。大家看一下加拿大的南部,这就是美国了,这就是我们电力输出的目的地。我们把电力输入到佛罗里达、德克萨斯美国的各个州,我们向美国出口了很多的电力。

还有一点大家需要了解加拿大,这就是加拿大电力监管的部门是哪些,在加拿大其实这就好象是和加拿大14个政府打交道。因为在加拿大除了核电之外,其实都是由当地的联邦政府来负责的,因此,大家可以看一下,在各个比如英属哥伦比亚或者各个州,都是由当地州政府负责各地的监管,而且我们有数千个地市级的政府,他们也可以来决定是不是我们要来建立一个风电场,这个风电场的规模有多大,是不是要跨越桥梁,或者要沿着路来建,这都是由地方政府来决定的。

在过去五年当中,光伏市场经历了5.5倍的增长,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目前有超过30个太阳能发电组件生产厂商,我们的增长从每年一千兆瓦增长到2020年,从1016年到2020年,每年是一千兆瓦,之前我提到加拿大每个地方政府都设定了自己的各个目标,这样大家看到经常提到的一些目标,比如对于安大略省,它是加拿大中心的地区,他们有自己整个的项目,我待会儿会详细的介绍,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经济衰退当中,我们恢复的很好,我们和美国、欧洲相比较,在经济衰退当中做的非常好。我们的预算能够在控制的程度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好的主权评级,这确实是个非常棒的地方,它非常的稳定。当然,也觉得非常枯燥,但是对投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在加拿大我们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赤字,因为我们的祖父母辈进行了很多建设,我们要进行更新,我们要重新投入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我们正在进行重造,在英国也是如此。因此,大家我们老龄化的趋势也很大。大家再看一下安大略省,这个项目是2009年的时候推出的,这个项目的范围非常广阔,我们在这儿希望在整个省要达到大概一万千瓦的规模。因此,我们在这儿关闭了很多的热电厂,就是因为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在今年年底决定不再来进行有关的热电市场供应电力。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这儿对于我们的太阳能每度电大概是44.3到80.2,在这儿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几周之前刚刚进行了变化,我们当地保护的机制之后又被撤销了。比如说在安大略,现在是狩猎的季节,所以,这个市场非常有意思,我们不仅仅在安大略有制造厂商,我们也有一些涡轮机的制造厂商,还有其他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大家愿意,我非常高兴给大家提供我的PPT。

在安大略省我们要建造很多的项目,这是我们上网电价的项目,我们这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已经建立起一个体系,虽然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但是确实大家有可预见性了。在整个加拿大,还有其他的省,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比如对魁北克省,他们也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实质性的目标,700兆瓦,他们希望能够从头找到一些机会,我们在北部的魁北克,对于魁北克市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印度人,大概是两万人,他们控制了这一块领域,这块领域的范围相当于法国在魁北克省内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决定在魁北克省要建造很多的风电场。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英国的情况。为什么我还要谈论另外的一篇英国?大家知道加拿大一直到上个世纪,也就是19世纪的时候,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我们之后知道英国在非洲进行了很多可再生能源的项目的实施,我们加拿大也实行了很多英国的一些标准。大家知道对于英国也正在进行非常迅速的能源的转换,对于英国来势,他们甚至是串进来一些有关的比如公共私人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他们这种做法能够吸引私人的资本,他们接下来希望能够开发很多的资源,在这儿有一些投资英国机械的项目,大家看到他们的项目接下来的投资将会超过一千亿英镑,这是在整个可再生能源领域,风能方面,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转型当中英国有很多投资的机会。

在这儿我不介绍详情了,但是对于英国来讲,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发电和输电是分开的,对于发电它的监管不是那么严,但是输电的监管非常严格,大家记住对于一个涡轮而言,我们知道它其中包括了两万个不褪的零配件,也许是来自于英国,来自于其他的国家或者来自于中国,之后才能进行组装,才能在英国进行制作,我们觉得这样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安全的,这是刚才我所强调的,输电和发电是分开的,而且我们也看到在海上的风电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里大家可以进行竞标,而且也能够由英国政府担保你得到一定的收益率。

对于英国来说,它主要是遵循欧盟有关碳排放的目标,现在英国的电力不足够,所以,他们需要猛攻来从可再生能源当中得到更多的能源,我们希望在今后的七到八年英国能够达成它的目标。同时,英国也正在关闭一些热电厂。同样,对于核电站还有火电站出现老化,并且也不断的关闭。对于英国,他们需要进一步的来对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进行扩大,我们觉得这样的市场机会非常好。

接下来有一些数据涉及到在英国进行投资的一些回报或者是一些具体的收益。有关的离岸传输方面,我刚才提到这方面的机会非常不错,尤其对于大型的投资人,你们如果针对一些风险比较低的项目的话,离岸传输未来需要150亿的英镑,通过这么做能够对现金流进行风险的去除。对于离岸传输我们希望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在方面引起了全球投资人的兴趣。这是对英国和加拿大的介绍。

这是关于高林律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如果各位感兴趣我会把PPT发给你,还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关于这两个国家市场的情况。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发言,我也接到主办方的邀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金风科技传播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我希望在这儿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研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

我的发言包括四个部分的介绍,首先,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整机产品的开发,这是我们公司所开发的。第二点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的业务的拓展,涉及到的一些新的产品,还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开拓。第三方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风电技术创新,最后介绍技术管理平台以及能力的建设。

在这幅图上大家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整机产品开发与产品化,我们是从1.5MW进行发展,现在已经有7000个不同的产品,之后我们提供6MW,现在都是可以提供样机的。

金风机组产业化,在这个领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化的运作,我们1.5MW平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过去几年都是如此。另外,我们也开发出不同的版本,因为要满足不同的气候条件的要求,比如说高纬度,高海拔或者低温的条件。另外,我们的机器也适用于严寒地区或者极端的操作环境。

这是我们新产品研发的一些核心的领域,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第二部分的业务就是现场技术支持,为现场的涡轮机提供技术支持,第三点就是一些集中的认证支持和测试这方面的服务。

这张表是一个比较老的表,数据是比较老的,这是1.5MW数量的统计,从全过程的统计,从承包到最终的使用、验收出质保。运行七千多个机组,这是我们1.5MW可利用机组的统计,2011年到2012年的可利用率,这是两条不同颜色的线,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提高我们机组的可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定的改善。

总体而言,我们运营的效率和结果,无人机的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部署2.5MW机组,对2.5MW机组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商业上的部署,现在我们几乎有100个机组了,可利用率就是蓝色的线,去年的数据,现在我们提高了这方面的数据,去年的数据,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运营的经验也获得了很多的经验,这是一个新的机组,2.5MW直驱的机组,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这里我希望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整机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我们可以看到1.5MW直驱永磁平台,有不同的直径,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市场的风场需求,有不同环境的风场的需求。我们现在正在2.5MW直驱永磁平台上进行一些改善,我们现在还有3—5MW的直驱永磁平台,这是我们的成功,从1.5到2.5,甚至更高MW下一代的直驱永磁平台,路上的涡轮机组的安装和运行,现在在海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非常好的业绩,在我们的涡轮机的设计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在海上的涡轮机原型方面已经有一些进步。

我们的技术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有一些关键的部件组件,包括控制件,还有转换器都是我们内部开发的,这样我们就能控制涡轮机的核心技术,以及生产的能力,以及质量控制,因为核心的技术都是我们内部掌握的。

在这几张幻灯片中我主要介绍的是我们所做的新的业务的拓展。新的一些技术的拓展,在这里我介绍一下,E-Farm是我们研发中的项目,这个项目它的目标就是能够改善我们的风电场的产能,途径是提供优化的控制策略,对机位进行优化,对于风资源和已有的模型分析,同时,会提高机组的运行寿命。在底下其实我们在做的几个智能偏航控制,自适应的功率控制,以及超低风速能量捕捉的控制。最后是梯度一切出的风速控制,在这方面我们在开发一些比较稳健的切出的风速控制,这些工作都希望能提高风电涡轮机的产出,能够实现优化。我们通过发电量优化的业务可以提高2%—3%左右,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效益。

现实运营中超过2%—3%发电量的提升。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新型的塔架优化的工作。我们传统的塔架的设计,我们也在做一些水泥、混凝土的塔架的设计,在一些风电场来建设混凝土的塔架,这样的话就会减少我们风电场的资本支出,所以,塔架也是我们资本支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资产负债表的表现。

第二点,在风电机组载荷辨识、控制与应用方面,我们现在工作的是关于一个新的技术,我们工作了好几年,来开发这一个技术,这就是在不同的风况下它的载荷的辨识这样一个技术,这样对于涡轮机组的控制提供反馈的信息,这样会提高我们整个涡轮的负载的控制,这样的话也是有利于涡轮机的寿命。

在下面的这张图表是我们在涡轮机测试检测方面的关键技术的应用项目。关于涡轮机的设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CFD仿真平台,我们研发部门使用的仿真工具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进行仿真,来改善我们的产品。在底下的图片告诉我们一些比较常用的技术,大家都是OEM厂的这些咨询师都非常熟悉的,就是在环仿真平台中的仿真。

这是样机测试,在有叶轮的连续性的测试,非线性的仿真测试,以及样机的测试。我们公司金风科技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电机的优化和新型电机开发,2006年的新疆我们有研发的工作,我们还有PMG、设计、材料、保护,以及总体的技术这方面的指标,使我们的PMG得到优化,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张表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的就是独立变桨系统开发与应用,可以使每一个叶轮都能根据它的反馈信息进行独立的运作。有三个叶片,这三片都可以独立的进行运作,这样的话会减少载荷。

下面的是塔架阻尼算法应用,我们正在研发的一个技术。

第三点就是我们的高级的涡轮控制策略,也就是能自己适应环境的一些变化,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功率的输出。下面这张图表是有关控制策略的,这就是在切出的时候,也就是风速超出我们限制的时候切出的时候,这个技术在一些很大的欧洲的涡轮机的OEM的生产商已经采用了,在中国这个技术还是在开发的阶段,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如果完成这样技术的研发的话,我们就会提高叶片的疲劳,涡轮机的疲劳,提高涡轮机的寿命。

这个幻灯片给我们介绍了抗冰冻机组技术开发的技术,这个技术是针对一些不同地区的,这个地区都是非常冷的,会有一些下雪,会有一些结冰下霜的情况,在中国的确有这方面的市场,在这些地区,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可能温度非常低,湿度非常大,这个技术会让我们在中国进行应用的一个技术,这是我们开发的一个技术,在下面的图表进行补偿、风向标、角度,来提升机组功率性能的技术,能补偿风向标角度对风偏差补偿。

另外一项技术就是在海上机组环境控制系统,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一项技术,现在我们有40个机组,2.5兆瓦,是在江苏的海上的一个机组项目,和别的市场的浅水层项目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海上的项目,我们有这样的环境控制系统,使我们的涡轮机能够根据海上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运作。

这是我们所做的OM,维护和运行的策略,就是海上的风场维护运营的策略。另外一方面是我们金风自主开发的叶片,我们并没有内部的制造能力,但是我们海事有这个叶片的内部开发能力、设计能力。我们有一些制造商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让他们来为我们制造涡轮机的叶片,他们是制造,我们是做研发,这个是风洞的实验。

叶片分段结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还在智能微网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了很多,还有官府,还有电池储能有很多的应用,在亦庄我们有总部,有很大的2.5兆瓦的发电机正在运作,它其实是离网的,有一个自己的电池,有一个子系统,实际上这是这个领域中很大的进展。

最后,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产品开发管理平台建设方面的工作,现在是我们在金风开发建设的产品开发管理平台,这是为了适应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简化流程的需要,这样的话通过简化流程会提高不同业务部门的效率。研发产品开发的工作可以改善我们的制造供应链,以及能够到达市场。所以,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IT的基础设施,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建设。类似的平台,IT的平台,对别的OEM的制造商来说也是同等重要的,这是告诉我们,能力建设这方面的一些目标,以及成绩,我们金风是非常重视系统性的这种方法,体系的建设,我们技术和信息、IT的设备,我们的设备、文件管理,行业的标准,以及我们的标准,以及关键技术的管理,我们使用这个信息平台来管理。

在这边我们也知道要有一个非常透明的内部的沟通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和外部的客户,和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这些外部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点是提高团队的管理能力,这就是我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介绍了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这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比较好的介绍,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下金风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做的一些新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技术能力,非常感谢。

提问:非常感谢您的介绍,最大的是6MW的机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不同机组,发电机、塔架成本的组成、百分比。

潘伟平:不好意思,这还是不行,因为我们是样机的阶段,现在还是在关注技术集成,技术的一个特性,每一个字系统技术的特性现在还没有计算它的成本的构成,我们不知道每一个具体的不同机组不同的组件产品成本结构是多少,我们只是样机的测试,我们或没有做成本。

提问:5MW或者其他MW的成本组成?已经销售的。

潘伟平:1.5MW和2.5MW的我们可以做一下成本分析,6MW的做不了。在这儿我并不太清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之后再讨论吧。现在我不了解1.5MW或者2.5MW的情况,之后我们再细谈吧。很抱歉。

接下来我们邀请下一位发言人,下面的一位发言人是INVELOX Sheer Wind Inc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达禄·阿拉耶。

达禄·阿拉耶同事:谢谢,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到此,我不是达禄·阿拉耶,我和达禄·阿拉耶一起写了这篇论文,但是达禄·阿拉耶不能到此,首先大家知道达禄·阿拉耶他主要是对中国,对美国战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的专长是使得其他人都努力的工作。

今天在这儿我首先要采取一个国际不同的视角。在这儿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如何充分的使用风能,因为风能的使用已经有200年的历史,这个技术从概念来说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