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现状及未来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4-16
分享到
针对汽车、电子等几个重要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对比美德日韩的相应领域的机器人使用密度,我们估算出仅这几个行业国内机器人的需求将在125-282万台,由于这几个行业占机器人总需求量的约75%,因此可以估算得到国内机器人的总需求量约在167-376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累积安装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超百万台

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业内知名咨询师罗百辉认为主要有两个依据:机床行业规模表明我国制造业对自动化加工装备的需求空间巨大;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

针对汽车、电子等几个重要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对比美德日韩的相应领域的机器人使用密度,我们估算出仅这几个行业国内机器人的需求将在125-282万台,由于这几个行业占机器人总需求量的约75%,因此可以估算得到国内机器人的总需求量约在167-376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万台的累积安装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机器人产业链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但是我国在整个产业链方面仍有待完善。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三个层面。而我国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作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从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因此,在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方面还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从机器人成本上来看,本体的机械结构占比在30%左右,超过50%的部分来自于伺服系统和减速器这种关键零部件,它们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价格,因此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的落后,使得在关键零部件上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生产符合标准的机器人,必须进口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在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情况下,这就直接造成国内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都具有明显劣势,形成目前虽然国内需求旺盛,但是只能进口国外机器人的局面。

3、政策扶持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工业机器人也首次成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对象之一。从去年开始,各项政策具体内容的陆续出台,在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出台的关于“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领域的发展规划中,均强调要重点开发并突破有关工业机器人及相应关键零部件(如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技术,明确了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完善机器人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发展方向的明确也使得各项补贴政策开始逐步落实,包括软控股份和赛轮股份的轮胎行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海大集团的面向包装物流领域搬运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应用,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的投资与补贴逐步落实,将会带动工业机器人及其集成应用的快速发展。

除政策之外,企业与高校等研究院所的联合,搭建产业的交流平台,也将有助于快速推进我国机器人的产、学、研、用,加速机器人技术与产品在各行业中的普及应用。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