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面对“用工荒”和“用工贵”的环境,用“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了我省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
日前在诸城、寿光、宁津、邹城等地采访时发现,许多制造业企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车间劳动岗位上几乎清一色的是四五十岁的老工人,而且有七成以上是女性。企业管理人员称,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制造企业干工人,即使有少数人应聘,也是要求几乎难以满足的高待遇,薪酬低了干几个月就走人。这些老工人一般都是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劳动素质也相对低,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据统计,诸城市去年用工成本平均增长12.4%。诸城市经信局局长冷强分析,企业成本的增加,会激发他们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减少劳动力成本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企业的升级转型。
同样面临“用工难”、“用工贵”问题的济宁宁润文正锻造有限公司,今年年初,对产品生产线动了个“大手术”,果断淘汰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质量控制不稳定的老设备,新上三条国内同行业最先进的锻造生产线。这些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在关键岗位都用上了机械手。
“这次技术改造是市场逼出来的。”董事长文臣涛告诉。据文臣涛测算,一个机械手的工作效率是普通工人的几十甚至百倍,一次性投资也就是一个工人两年左右的总支出,这笔投入基本能在三年内收回,而最关键的是机器人的生产质量大大超过人工,而且生产安全性高。
无独有偶,位于宁津县内的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公司去年投资年产20亿元新建项目,其中新建生产线就大批量地使用了各类机器人。
受益于制造企业大批使用自动化制造装备的红利,山东迈赫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用三级跳来描述。迈赫公司几年前还是一家钢结构企业,2010年,先知先觉的迈赫公司涉足自动化生产装备业,当年就实现盈利,2011—201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2亿元和3.8亿元。今年以来已销售自动化装备产品50多套。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