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工作岗位,明天可能被机器人抢走,这并非危言耸听。海尔去年裁掉了16000人,从86000人变成了70000人,去掉了18%。今年预计再砍掉1万人,主要就是中间层和业务智能化的原因。这番言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汽车和快消行业自动化进程更快一步,国内家电行业制造升级慢一步,但是现在也到了智能和自动化的阶段,由此必然引发机器对于人的替代。
多年以来,家电属于大规模制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家电生产很多还是靠人工组装,不仅需要大量的一线产业工人,还需要配备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传统生产环节,工人和管理岗的配比是1:10,也就是10个工人配备一个管理岗,如果把一线的班组长都计算在内,这一比例可以达到1:5。此前在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比如汽车和快消品,一个工人可能就管理一条线,管理人员也大幅降低,1:20的管理岗比例是常见的配备水平。
如今家电行业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不仅仅是海尔,包括格力、海信等家电企业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自动化改造。对于企业来讲,这或许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优化结果。但是对于员工来讲,今年的饭碗明天就可能被“优化”掉,这不仅仅是一线产业工人面临的现实,也包括管理层。据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介绍,在生产制造环节,一般来讲,最先被挤掉的是普通产业工人,然后依次是普通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对于员工来讲,可能要担心的问题还在于,即使有一部分岗位不会裁撤,但是岗位人员还是需要置换。比如中层管理人员原本是粗放式管理,转而变成精益生产管理。以前是以任务完成为导向,落实计划,之后转型精细化管理,管理岗位要更了解自动化管理需求,比如快速转线、库存管理、员工技能培训等等,人员配备需要配合公司核心业务需要,有的要减,有的会增。
转型不仅是对于企业的挑战,也是对员工的挑战。一个搬运工可能因身体原因或出现更强壮的工人而下岗;也可能会因码头启用机械设备来代替搬运工丢工作。这位搬运工应做两手准备: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强壮;马上去学习机械知识。
据悉,在企业自动化转型过程中,最稀缺的还是有设备改造或者工艺改造能力的自动化人才。
这种转变意味着原有的合作方产品提供和服务都要随之改变,而且不是固定的,能者居之。这是非常理想的模式。
获取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