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成为廉价劳动力么?

发布时间:2015-07-24
分享到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工业机器人市场却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速度,并且正在全球市场占有更多比重。分析结果显示,到2016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

产业转型、机器人密度、年轻人的就业态度等因素是这场变革的主要原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知名经济学者罗百辉认为,自动化旨在降低劳动力成本,它可以催生出先进经济体系,让制造业免受迁往海外的威胁,甚至可能让制造业回流。普及自动化的动机未曾消失过。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机器人将逐渐取代工作岗位,亚洲、非洲和拉美前沿市场的潜在就业机会正在减少。

无论工厂设在何处,汽车制造等众多增长最快的中国制造行业倾向于依赖自动化技术。某些制造业工作只能采用机器人,例如电子产品工厂的精密工作。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5,000台,较2013年增长27%。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场均出现增长,其中亚洲市场增长过半。中国尤为耀眼,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56,000台。

在罗百辉看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偏低,这是销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中国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台数)为30,德国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10倍。从目前来看,机器人对中国就业市场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2014年,中国城市平均工资增幅超过10%,但今年中国依然计划创造至少1000万个新工作岗位。

事实上,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正是基于中国这么多年世界工厂的实际需求。据罗百辉分析,在目前以至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工业制造规模还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结合国内越来越缺失的人口红利,工业机器人需求量的大增便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鉴于此,中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也要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在新一轮市场调节中取得发展。

随着机器人的应用迅速普及,其引发的革命性效应席卷全球,机器人与物联网的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为工业4.0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正是新的工业革命的“前夜”。2015年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都把机器人列为中国制造业亟需强力发展的关键技术。

在201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口总量为4万台,同比增长47%;国产总量为1.7万台,同比增长达到惊人的77%。从应用角度分析,电子、电气领域采购的机器人占比总量的39%,金属加工领域占比20%,汽车制造领域占比15%,为最大的三个应用领域。在这种良好的增长势头下,值得我国机器人产业注意的是,在焊接、装配、汽车制造等领域,所应用技术水平较高的关节式机器人,进口机器人仍然占据了绝大比例的份额。这反映虽然近两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一片大好,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和国外知名厂商相比,我国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