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十一届)MM新自动化论坛

2015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6-01-26
分享到
主题:解读中国制造2025 创建互联智能工厂

背景

当前,工业互联思维的创新制造模式竞赛正在全球范围展开,促进两化融合,加速转型升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智能工厂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成本、能耗、生产效率还是柔性制造,市场对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人力、能源成本和产品品质要求的多重压力,中国制造业对于卓越能效的需求更加迫切,以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集成的智能工厂正是破局手筋。

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明确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智能工厂由智能化单元与器件、厂级通信网络和主控平台构成,基于功能集成的产品与系统创新始终是市场焦点。无论是具备通信功能的现场器件,还是加入能效管理的控制单元,自动化厂家基于市场需求正在快速拓展着传统产品,通过技术创新赋予自动化产品的新功能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用户也切实感受着技术的创新价值。面向行业应用的产品集成是平台化自动化厂商努力的目标,通过对行业需求和工程应用的经验积累,将自动化产品形成具有性价比且易用性强的打包方案,通过与系统集成商的紧密合作,实现针对重点目标行业的突破。

回顾制造业的自动化发展之路,从最初针对电机驱动的简单控制,到通过传感器、HMI和PLC构建的基于现场总线的小型控制单元,再到工业以太网、MES和ERP实现的透明工厂,产线始终作为自动化技术的和新载体推动制造业走向一个又一个新起点。随着工业互联技术的融合,大数据、云技术和物联网赋予传动工业自动控制新内涵。面向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正使工业互联背景下的全新制造模式日渐清晰。以智慧传感、设备互联、移动终端和远程服务为典型特征的智能工厂正呈现着工业互联带来的全新价值。

创建智能工厂需要跨领域企业间的开诚合作。产业集成作为2015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主题,体现着对企业间合作的新理解,必将是今后自动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展会上,能够通过互联互通而自由传递的技术进步将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观众可以感受到以数字化方式相互连通的生产设备和创造性的新型生产过程,而以IT为基础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则能够为工厂内所有的组织流程带来根本变化。展望未来,通过智能工厂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可以将来自工业现场的数据作为核心对象,通过对其的准确采集、高效传输和智能控制,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开启以虚拟设计、订单生产和柔性制造为特征的全新制造模式。

新自动化高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一直以促进产业交流,推动自动化应用水平为己任,与制造业发展热点相结合正是论坛获得广泛认可并逐年进步的重要原因。传播先进技术,满足用户需求,促进行业交流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初衷。2015年第十一届MM•新自动化论坛的主题为“解读2025战略 创建智能工厂”,希望通过该交流平台,让业内广大专家学者、拥有核心技术的自动化企业和制造业用户共同分析行业现状和经典案例,研讨新形势下以工业互联为代表的先进制造创新。

日程

专家

欧阳劲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工

演讲主题:从标准化认识智能制造/ 工业4.0

演讲摘要

本报告从标准化角度入手,对智能制造/ 工业4.0 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入解读。开篇介绍了制造业的定义、分类、范围,以及“智能”和“智能制造”等相关概念的内涵。重点就从数字工厂到工业4.0 的主要发展路线、核心技术内容、优先行动计划、参考架构模型、重要标准化组织,以及关键基础标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立足于我国的形势与需求,对“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进行了比较。梳理了我国智能制造相关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思路,以及重点工作等方面的内容。特别介绍了科技部、工信部和国标委为推进智能制造而正在开展的主要工程和项目。最后,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的技术体系框架建议,梳理了现有的主要标准和待制定的标准计划,并给出了关于如何让中国拥有工业4.0,而不是让工业4.0 拥有中国的思考。

个人简介

 

欧阳劲松,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级高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2009 年获得“IEC1906 奖”。现任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十三五”规划先进制造领域编写专家组成员、国家“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大工程”编写专家组成员、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工信部“传感器与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证监会创业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局智能电网设备标准化总体工作组副组长、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业测控及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 副主任委员等。

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

演讲主题:机器人进入" 软" 时代

演讲摘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正在经历由“机器”向“人”的过度和转变。机器人有两大属性,一是其“机器”属性,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机器设备,属于机器的范畴,只不过它比传统的机器设备更具柔性、更灵活;另一属性是其“人”的属性,但不是指其形状像人,而是它具有“人”的部分智能和灵巧性。机器人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重点发展的是机器人的“机器”属性,包括机械结构、机器人的速度、负载、精度等,也就是其硬件部分;今天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机器人的发展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重点发展机器人的“人”的属性,如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交互能力、对环境和作业的自适应能力等,正在进行由“硬”到“软”的转变。机器人正在进入“软”时代,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传感、云、大数据等成为机器人“软”时代的重要技术支撑。

新松公司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各种基于离线编程、视觉、力觉以及工业网络的新一代机器人陆续走向市场,成为机器人进入“软”时代的引领者。

个人简介

曲道奎博士,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机器人标准总体组组长、中国机器人创新联盟主席、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业机器人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基金评审委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GM 中国科技成就奖、辽宁省领军人才。2014 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石勇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

个人简介

石勇,男,工学博士,研究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特邀讲师。

石勇同志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重点研究课题数十项,曾参与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重要文件的制定工作。其中,研究成果“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自主知识产权: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求是》杂志2007 年第9 期和第13 期。近期,石勇同志在上海汽车集团、徐工集团、珠海市政府、机械工业企业书记研讨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就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业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 进行了深刻解读,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论坛现场照片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