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明确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明确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与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
指南中强调,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对于建设目标,指南中明确,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和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和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针对智能化装备,划分为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及智能工艺装备七个部分。
让智造创新从标准化工作开始!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