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快速应用,工业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标准作为促进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的“催化剂”,起到数据标准化的作用,在全球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强有力的核心引领作用。

3月27日-31日,中关村论坛作为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是唯一以标准为主题的论坛,活动聚焦“新兴技术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实践”,就标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展开深度交流与讨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驻中国区域办公室首席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分享了全球标准制定进展。
在论坛高峰对话环节,论坛特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7届主席张晓刚作为主持人,与来自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亚太区产品认证总监拉尔夫·克林伯格、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质量副总裁杨虹等全球产业-学术-科研协同创新领域顶尖学者,围绕标准工作在工业、汽车等行业的价值施展激烈思想碰撞,进行全球标准治理前沿对话。
李平在会上发言表示,回顾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第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是对人类发音和语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语言为人类在社会中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语言作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符号系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语言的起源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关键节点,标志着人类从其他生物中脱颖而出,它使知识和经验得以传承,孕育出“集体智慧”。
可以说,人类文明建立在语言文明的基础之上,人类在语言文明中进步,并在进步中不断丰富着语言文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自身文明的螺旋式上升。语言这种智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推动力,促进了复杂社会结构和技术的创新,这种智力的不断迭代引领我们走向了如今的AI时代。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简单语言到当代机器学习自然语言,语言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和发展。人工智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也是一段基于语义的大模型。如今,技术力量正以指数级速度迅速向外扩充,其变革性正是基于语义的大模型。语义大模型改变了人类与机器的交流方式,其带来的智能化创新热潮不断涌现,带来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
机器的语言是工业通信,工业通信解决了机器的每个节点以及机器之间的相互沟通问题。工业通信网络的国际标准实现了机器语言的语义标准化,推动了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所以,工业通信网络和工业网络国际标准是工业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东土科技长期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底层根技术的研究,先后制定了6项IEC的国际标准,参与制定了2项IEC的国际标准,尤其是2023年通过的AUTBUS国际标准,不仅实现了工业网络的互联互通,还实现了工业网络的确定性和控制。
李平最后表示,工业网络协议的统一,以及工业网络标准的制定、标准化,对于目前整个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工业网络标准是机器世界的语言。将工业网络统一到IP网络,IPv6融合,工业网络国际标准AUTBUS国际标准,是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全球人工智发展的核心要素。李平呼吁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在发展工业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工业通信网络和工业网络标准。全球领先的AUTBUS宽带工业通信网络融合了TSN、IPV6等技术,该技术的国际标准和芯片技术的推广,将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工业人工智能的发展。
李平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华为5G标准将民用互联网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东土科技历经10年研发,成功构建了我国完全自主可控、实现 IT/OT 融合并支持工业人工智能发展的宽带工业神经网络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将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工业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倍增引擎。
文章来源:东土科技
图片来源:东土科技
转载平台:企业供稿
责任编辑:朱晓裔
审 核 人:李峥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