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一个广义的、与常规能源相对的概念。中国在2009年国家能源局编制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时,把新能源主要界定为“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还没有规模化应用的能源,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能源与科技的双重革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在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成就尤为瞩目。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双引擎,不仅装机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也稳步攀升,成本更是实现了大幅度下降。这一系列成就,不仅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深刻调整,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值得关注的是,电化学储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电化学储能项目稳步增长,新增电站数量与装机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国电力安委会19家企业成员单位新增投运电站142座,总装机10.37 GW/24.18 GWh,同比增长40%,相当于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6.79%,相当于新能源新增装机的8.04%。从应用场景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6月,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电化学储能装机占比分别为44.27%、53.64%及2.09%,主要应用场景为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合计占比92%;从运行情况来看,2024年上半年的电化学储能运行情况相较去年上半年有所提升,日均运行小时由 4.17 h提升至4.27 h;从电站规模分布情况看,2024年上半年新增电站主要是百兆瓦级以上大型电站,总装机 7.64 GW,同比增长100%以上,装机占比 73.68%。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蓬勃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行业的全面发展。据公安部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另外,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30.0 GWh,同比增长36.9%;累计销量为402.6 GWh,同比增长40.3%。
新能源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能源消费模式,推动着全球能源体系的绿色转型。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就,不仅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声音 VOICE
推动实现系统节能和减排
高能耗企业中,钢铁生产需要煤气、蒸汽及电力等多达二十余种能源介质的稳定供应;重污染企业中,有色金属材料制造过程碳排放高,同时产生大量固废和危废等污染物,面临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标准严格化带来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数据解析与优化(DOA)深度融合的系统建模,可推动高能耗企业、重污染企业实现系统节能和减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立新
评论 0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