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开始,“春节档”好像就是为AI圈准备的年度大戏。2025年也不例外,全球见证了一场由中国企业引领的AI风暴——DeepSeek。其由杭州深度求索公司开发,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策略,短短半月内就席卷全球,成为技术变革的“破圈者”。从硅谷巨头到中国企业,从云端到工厂车间,DeepSeek的触角正重构产业竞争的底层逻辑。
各行各业的“DeepSeek时刻”
各家大厂纷纷行动起来,国外的英伟达、亚马逊云科技和微软三大巨头在1月31日同步宣布接入DeepSeek-R1模型,标志着全球云计算市场对国产大模型的认可。国内云服务商也不甘示弱:华为云、阿里云与腾讯云也纷纷接入,并通过API定制方案,融入智能客服、数据分析等场景,形成“开源模型+本土算力”的新生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云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在国内,多家企业与DeepSeek达成合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DeepSeek系列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推出了“睿智小能”AI助手,与“iHN+”移动门户实现集成,为日常办公与管理赋能。中国中化集团人工智能平台已成功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包括DeepSeek-R1和DeepSeek-V3等。
不仅如此,DeepSeek的生态将逐步推进到应用层,在医疗、芯片制造等垂直行业中展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医疗领域,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并探索将DeepSeek-R1:32b模型融入医院临床营养评估、决策支持、治未病诊疗及专科患者随访等多个环节。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芯片制造领域,已有华为昇腾、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和海光信息等17家国产AI芯片企业相继宣布支持DeepSeek模型的快速部署和训练,覆盖从训练到推理的全链条场景。
AI竞争进入“算法优化”时代
DeepSeek的低算力需求与国产芯片的适配,或将为AI市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国产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530亿元,年均增长30%。未来3年,具备“轻量化训练+高精度推理”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企业可通过微调开源模型或调用API服务,以低成本实现智能化转型。
DeepSeek的崛起推动中国从“算力追随者”向“生态主导者”转型,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甚至引发OpenAI紧急推出全新推理o3-mini模型应对。
中国AI的“新范式”
DeepSeek的爆发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次产业逻辑的重构。它证明了中国企业有能力通过算法创新突破算力瓶颈,并以开源生态凝聚全球势能。2025年,当工业界在“轻量化AI”与“场景深水区”之间寻找平衡时,DeepSeek或将成为撬动智能化未来的核心支点——而这支点,正诞生于东方。
评论 0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