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机器换人”经验浅谈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4-15
分享到
随着《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深入落实,很多纺织企业都在依托国家支持,进行技术改造。在人口红利日趋微弱的情况下,纺织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成效日益明显。

随着《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深入落实,很多纺织企业都在依托国家支持,进行技术改造。在人口红利日趋微弱的情况下,纺织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成效日益明显。

“机器换人”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升级,同样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201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 22577台,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达26902台,同比增长19.2%。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000台,占全球比重16.9%,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机器换人”对于成本支出上升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一方面,通过先进设备和工艺的引进,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淘汰冗杂劳动力,节省成本支出。

本期我们调查了一部分在数字化、机械化方面很有特色的企业,把他们“机器换人”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江苏双山集团

异纤检测机每年节约用工近200人

由于市场上对纱线异纤要求特别高,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江苏双山集团投入500万元,购进10台纺纱异性纤维检测机。过去异纤均由人工拣除,每人每天拣 300公斤,并且质量难以保证,现在用异纤检测机一台车一天可以检测6吨左右棉花,可以节约用工25人左右,并且保证了异纤剔除率,每年可以节约工资支出达400万元,节约用工近200人。

近两年,双山集团先后投入近700万元,引进4台国外先进的萨维尔自动络筒机,国内2台自动络筒机,既提高了产品产量、质量,又大大降低了用工数量。新设备比过去普通筒子车同品种一台车产出提高近一倍,每台车节约用工29人,节约工资支出近200万元。在此同时,集团投入90万元,引进立达并条机。过去并条机不带自动调匀整系统,半制品质量不稳定、重不匀波动较大,引进立达并条机以来,集团重不匀正常控制在0.8%左右,在降低用工的同时减轻挡车工工作量,每年每台节电达1.2万锭,少支出工资达10万元。

目前集团棉纺分厂万锭用工60人,织布分厂百台用工116人,织布分厂在增加16台织机的情况下,人员从年初的400人下降到现在的372人。

目前,集团正加快128台喷气织机的安装与调试,还将淘汰24台性能落后的细纱机,通过装备水平的提高,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环境,促进效益增长。

江苏华强纺织

空调自动调节3人变1人

纺织装备作为企业技改的重要方面,其高效、环保、节能等性能已得到广大纺织企业的重视。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江苏华强纺织集团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新设备。目前企业在清梳联、自动络筒机、集落细纱机、空调调节自动控制等环节均采用自动化设备。与传统设备比较,清梳联把原有的清花设备和梳棉相连接在一起,前后供应方面更加均匀,差异更小,再加上自动检测措施,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自动络筒机利用完全机械手把整个作业程序进行自动操作,自动检测,达到最终检测、把关作用,大大减少用工;集体落纱细纱机利用控制程序进行细纱机的自动落纱,减少用工,减少纱线的毛羽;空调自动调节控制系统,杜绝了因人为因素调节造成车间的温湿度差异,保证车间的环境相对稳定,对纱线质量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新设备在产量上显著提高,尤其清梳联产量上大幅度提升;细纱采用集落形式上减少落纱停台,提高产量;空调自动调节稳定环境,减少断头,减少停台,提高产品产量;自动络筒机由于采用完全自动,效率提升,产量也明显提高。

人工方面,清梳联将原一套清花加一配套的梳棉机需4人,现只需2人;自动络筒机原一台需4人操作,现1人可操作4~6台设备;集落细纱机减少落纱工,原一万锭需落纱工6人,现只需2人;空调自动调节系统原每班需3人,现每班只需1人。

江苏联发纺织

自动穿综机节约用工80人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近年来,公司投入800万元引进自动落料设备,将原来人工运料、加料,改为自动输料、加料。目前染纱一厂43台染色机全部使用(包扩2560、2260等大缸)自动落料,新设备远远快于人工输料,人工由原来的12人减少到现在的4人,并大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公司投入76万元购入日本村田株式会社生产的自动接头机,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目前1人可以操作20锭。投资73.8万的自动卸筒机改变原来纯粹人工卸筒子的现状,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松紧式通用整经机改变紧式整经机需要人工接头、余纱要付绞子的问题,大大减少操作时间,每台节省付绞子人员2名。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