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集团目前在 50 个国家拥有超过 180 多个工厂和销售机构, 2005 年全球销售额约 80 亿欧元,拥有约 60000 名员工。 而舍弗勒中国区的业务是集团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并远远超过中国市场本身的增长速度。 到 2007 年, 舍弗勒集团将在上海安亭建成新的地区总部、 研发中心、 试验中心和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2010 年, 太仓将成为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近日, 本刊记者有幸专访了舍弗勒(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勾建辉博士。
舍弗勒的三颗明珠
乔治・舍弗勒博士于 1946 年在德国的 Herzogen--aurach 市创立了 INA公司。 他率先研制成功的滚针和保持架组合极具创新技术, 成为滚针轴承在工业领域应用方面的革命性突破。 1955 年, INA 生产出第一个线性轴承。 FAG 是由球磨机的发明者 Friedrich Fischer 先生于 1883 年在德国 Schweinfurt 建立的,他的发明奠定了滚动轴承工业的基础。 2001 年, INA收购了 FAG, 从那时起, INA 投入巨资在全球范围内加强 FAG 的品牌, 从而使其销售量和员工人数迅速提升, 其产品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LuK 的名字源于“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的缩写 , 意为摩擦盘离合器制造商。 作为舍弗勒集团汽车事业部的成员之一, LuK 于 1965 年在德国的 Buehl 市成立, 当时舍弗勒家族拥有其 50% 股份, 1999 年舍弗勒家族收购了其余的 50% 股份。
勾建辉博士介绍说, INA 的品牌在 1997 年进入太仓正式生产, 太仓也是今天舍弗勒集团中国区总部所在地; FAG 公司于 1997 年在香港设立代表处, 并进入中国内地; LuK 品牌则在 1996 年进入中国。 目前, 舍弗勒中国在太仓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发动机部件、 滚动轴承部件和其他轴承, 在宁夏则是铁路货车轴承的主要生产基地。
随着三个品牌的整合, 舍弗勒集团能够向全球的汽车行业提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 变速箱、 驱动系统中最广泛的轴承产品和精密部件。 汽车工业的销售额超过集团总销售量的 50%。 INA 与 FAG 相结合, 使舍弗勒在滚动轴承业拥有全球最全面的产品范围, 涵盖了生产机械、 动力传输与铁路、 重工业以及消费品行业中所有的应用范畴。
不断跨越巅峰
在 INA、 FAG 和 LuK 三个主品牌的平台上, 舍弗勒集团可为用户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如在轴承的开发过程中就考虑到整个的生产制造系统, 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 并且能够同它们各自的应用体系和客户的系统完美匹配, 并拥有重要的、 范围广泛的综合性功能, 如测量、 密封、 润滑方面的功能。 起源于 FAG 的 X-life 超长寿命轴承现在已经是舍弗勒集团的一个注册商标和 INA/FAG 的尖端产品。 它的诞生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长使用寿命的轴承以及更为可靠的运行保障。“ 简单地说, 就是要在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X-life 已经成为超高可靠性、 在同等或更小体积下和在更低的运行温度下可以承受更高载荷等品质的代名词。” 勾建辉博士说。作为集团的一个新品牌, 舍弗勒集团的直接驱动系统产品 IDAM 提供了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产品系统。 包括在转台轴承和直线产品。 举例来说, 旋转式直接驱动装置 RI 内部转子式发动机和 RE 外部转子式发动机, 两种发动机都被设计为内置型发动机, 由此可以为旋转系统和转台提供最优化的驱动支持。
舍弗勒的直线系统技术部门提供了所有种类的直线导轨技术的应用产品, 如循环滚子直线导轨装置特别适用于大尺寸的、 高效率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 其静载荷高达 149t, 动载荷高达 63t, 但设计却如此轻巧, 除了必要的安装精度要求, 在安装过程中没有特殊的技术要求。 带保持架的循环滚子直线导轨系统也可以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 它具有高载荷能力、 好的动力学性能、 很高的刚性和低摩擦系数。 它在运行时噪声低、 而在功能上则更可靠、 安全。
创新的灵感与动力
“ 我们坚信, 创新无止境。 我们深知只有不断进取, 超越自我, 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勾建辉博士说 :“ 舍弗勒公司一贯坚持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对原有技术以及解决方案的超越, 这一原则无论是在过去和还是将来都是我们保持行业领先的保障。 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说, 我们在产品技术、 质量、 工艺方面将继续远超出一般国际标准。”
当我问及创新的动力和灵感的源泉时, 勾博士回答说:“ 我们的动力和灵感就是来自于客户不断提出的使用要求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冲动。 客户至上的一贯原则是我们不断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们把自己定位于客户的研发伙伴, 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供应商。 对技术创新的永恒追求、 对品质的精益求精、 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 拥有高效率、 敬业、 高忠诚度的员工队伍都构成舍弗勒公司文化的内涵。” 舍弗勒集团非常重视在研发方面的投资 , 拥有全球性的工艺和研发中心。 在全球 60000 名员工之中, 拥有近 4000 名研发人员 , 每年开发近 1000 种新产品 , 申请 700 项专利。
正如乔治・舍弗勒博士曾经所说的:“ 在技术方面的革新是保证我们事业发展惟一有效和光明的途径, 我们的任务就是以最好的方式生产一种产品, 并使其具有国际竞争力。
”
我们共同推动世界
舍弗勒集团拥有出色的全球性定位, 在世界范围内, 追求“ 立足本地, 服务本地” 的目标。 勾建辉博士认为舍弗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巨大的创新能力、 以国际标准同客户密切联系研发、 具有高质量的生产工艺、 以及对客户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此外, 舍弗勒公司注重在生产、 销售以及汽车与工业部各个板块的平衡发展, 使得所有产品都可以在各自的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勾博士还说:“ 今后几年, 我们首先要提高中国本土的产能, 争取做到在亚太地区销售的产品尽量在中国生产。 同时, 充分利用中国技术研发中心的力量, 为亚太地区提供高技术含量的适应本地要求的产品。 而后, 我们将把舍弗勒集团拥有的 INA、 FAG和 LuK 这三个品牌整合在一起, 从而真正实现公司内部的口号:‘ 让我们联起手来, 共同推动世界’。”
当我们谈到舍弗勒进入中国后对中国轴承工业的影响时, 勾建辉博士介绍说, 舍弗勒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成功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带入中国, 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整体轴承工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应用的技术支持和对本土供应商的培养加速轴承产业链的水平提高。 勾博士说:“ 在铁路轴承行业、汽车行业、 机床与纺织工业、 重大装备业等领域, 舍弗勒集团为中国用户带来了许多国内原来没有或者比较弱势的产品, 在服务中国客户的同时, 也为中国同行带来示范效应, 正在建设的研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这种‘ 溢出效应’。”
舍弗勒的中国情结
2005 年, 舍弗勒太仓一厂完成了扩建项目, 而投资一亿多欧元, 面积更大的二厂将于 2006 年投入生产。 到 2010 年, 太仓二厂建成后, 整个舍弗勒集团在太仓的生产面积将达到 90000m2, 将成为其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舍弗勒集团始终强调技术和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集团对在中国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给予了很高期望,这是舍弗勒集团继扩大在太仓的生产规模后在中国的又一重大举措。“ 立足中国, 辐射亚洲是舍弗勒集团在华建立技术中心的初衷。” 勾建辉博士说:“ 这样一来, 可以对亚洲客户的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 也能更加接近中国的客户群体并支持亚洲其他地区客户。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汽车零部件、 滚动轴承、 集成产品的供应商。” 新的技术研发中心预计于 2007 年初落成并投入运转。 到 2010 年, 将会有 250 多个工程师在那里从事汽车离合器、 发动机零部件和滚动轴承等汽车及工业应用等领域的研发与设计工作。
人生的一大快乐是将个人的志向与事业紧密相连。 勾建辉博士在德国留学和工作过 7 年。 1997 年,他回到中国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开始了 FAG 公司在中国的业务, 经过 9 年的努力, 公司的业务获得了几十倍的增长, 而勾博士本人也做到了中国区的最高管理层。 对此, 他颇为感慨地说:“ 我觉得个人的志向是和公司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舍弗勒公司在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我们在这方面的投资正是为了保证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同品质的高标准。 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最重要的资源优势, 一只优秀的员工团队。 许多员工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企业的命运结合起来, 相互之间的信任与承诺使得我们的员工有很强的忠诚度和敬业精神。
我和舍弗勒的中国员工共同致力于公司的发展并分享其中的成功。” 凝视未来, 对于舍弗勒( 中国) 有相公司, 对于勾建辉博士, 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
2024-11-15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21
2024-11-21
在E维智库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我们有幸见证了一系列关于未来汽车技术的精彩演讲。这些演讲不仅展示了LED照明、射频技术、高性能存储器、端侧AI应用、以及SiC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智能汽车的未来。
评论
加载更多